• 正片
  • HD
  • HD
貂蝉

貂蝉

主演:
林黛,赵雷,杨志卿,罗雄
备注:
HD
类型:
台湾电视剧 爱情,传记,历史,古装,戏曲
导演:
李翰祥
年代:
1959
地区:
香港
语言:
更新:
2024-04-20 20:10
简介:
...详细
相关台湾电视剧
貂蝉剧情简介
台湾电视剧《貂蝉》由林黛,赵雷,杨志卿,罗雄 主演,1959年香港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貂蝉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拍《貂蝉》增加预算

俗语说“前人种树后人凉”。想当年我拍第一部古装歌唱片《貂蝉》的时候,不仅无树乘凉,暴晒在太阳底下还要听风凉话。那年头真是要什么没什么,邵氏父子公司的南洋片厂刚刚拆掉,自己连片厂都没有,遑论布景道具。我拍的第一堂景,是貂蝉拜月的花园,搭在钻石山大观片厂,布景师是和我合作多年的陈景琛的父亲陈其锐。那时陈景琛还只是帮助画画天片而已。除了布景板、地台板之外,门窗栏杆全需要重新做起,因为是第一次拍彩色片,所以对色彩也就特别注意。其实不注意反倒好,一刻意求工就五颜六色起来。其实三国时代的门窗、梁柱、栏杆斗栱,全部用木头原色就好了。大红柱子绿雕栏,该是明清的建筑样式,一定要显显颜色,反倒弄巧成拙,所以有一句至理名言:

拍彩色片要使人有看黑白片的味道,拍黑白片要使人如看彩色片的感觉。
大红柱子绿雕栏

邵氏父子公司和导演签的合同,规定一部影片的总预算不得超过港币二十五万元(黑白片),底片不得超出二万五千尺。拍《貂蝉》之前,二老板和我谈到预算,因为是彩色片,所以增加了五万元。这数目字在他是有根据的,因为那时凤凰公司的出品,新加坡版权由邵氏公司代理,他们打出的预算是一部彩色片的制作成本二十九万元。

在永华拍《嫦娥》的时候,还有些古装的服饰布景、道具凑合用一用(依考据根本不可以)。邵氏的《貂蝉》连这些条件都没有了,只好全部重新制造。一般的服装还是包给黎珠,道具包给林华三,特别的要公司另外出钱制作,戏拍完之后,也要白白地送给包租人。因为这是包租的包约中双方同意的。

道具的设计就是布景师陈其锐,除了用泥塑了几个大瓶子,然后涂上黄黄绿绿的颜色之外,其他的大概依照旧有的汉代图案,做了些乐器,现在想想还真是不伦不类。

服装设计是卢世侯,也是《国魂》和《清宫秘史》的服装设计,是电影界的八大怪之首。

服装设计抓到锅就是菜

为了《貂蝉》的服装设计,我曾经到他家里去过,那时他和今圣叹、曹聚仁住在一起。他的房间里简朴得很,一床一几一椅之外,有的是堆得杂乱无章的画纸和水彩颜料。他的服装设计图三催四请地都交不出,还好我手中还拍着尤敏的《丹凤街》,若干等着一部戏的话,不急死也得饿死。好容易把图样交上来,公司也通过了预算,他要自己找裁缝,自己监督着做。又是左等没有消息,右等不见人影。他老先生又喜欢作缺腿儿的打油诗,《长洲海茫茫》就是他的杰作,在电影界又是老资格,所以很多人都惧他一头。

那时我也没有现在的考古癖,对历史文物的认识肤浅得很,一切仰仗他人鼻息,所以一听专家就吓一跳,虽然对他的两笔画,认为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既称得起专家,对古代服饰一定研究有素,何况他由“华影”之前的新华,就已经开始设计服装了,所以见面总要敬他三分。直到《貂蝉》的布景都开始搭了,他老先生的服装连一只袜子都没看见过呢,我还真有点沉不住气。

那时邵氏父子公司的写字间,在邵氏大厦的四楼全层,放映间外边是个会议室。忽然一天早晨有人告诉我,会议室里放着四套古服不知怎么回事。我推门一看,原来有人把貂蝉、吕布、董卓、王允的服装,一套套地穿在椅子上,摆在会议台的正中央。那位设计大师,连面都没照一下就上浴德池洗澡去了!您看怪也不怪!

卢世侯说自己设计的服装是“造谣言”,因为一般观众对古装的印象全部得自于年画、连环画和地方上的大戏。真正对历代服饰有些认识的,除了大学教授和专门研究历史文物的少数人之外,大多数都不知所以了。而教授和专家都做学问去了,根本很少看电影,所以卢世侯设计的服装就是公仔书加大戏。抓到锅里就是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何况他是专家,所以谣言也就任着他造了。

中国的古装是写意的

送给“阿姨”西江月

乍一听仿佛也有道理,可细一琢磨就不大对劲了。我认为服装总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总不能叫明朝人穿清装马蹄袖吧。虽然不能用朝代把服装的样式划分得一清二楚,唐就是唐,宋就是宋,但也一定有些分别,因为一切都不是突变,而是渐变的。

我常跟他抬杠:“舞台上一切都是象征的,当然容许写意,动作是舞蹈,语言是歌唱,可是电影却不同。”

他一句话能把人鼻子都气歪喽:“那你的《貂蝉》又唱黄梅调。”

“……那……唱歌片又当别论。”

“好,等你拍写实的古装片,我一样给你写实。”

话虽不错,等到日本大映和邵氏合作拍摄《杨贵妃》的时候,他又出了洋相。

我也趁热闹,送给“阿姨”一首“西江月:

不分春夏秋冬,哪管唐宋元明,士农工商一样缝,凭他富贵贫穷,无论男女老少,不理将相公卿,老夫妙手夺天工,有张毡子就成。(一张灰色军毡,在他的手中可以做斗篷,可以做海青,可以做军人的绑腿。)

马蹄袖原叫“挖杭”

《貂蝉》的作曲是王纯,音乐是林声翕。王纯原是我收音时的二胡演奏者,因为和我一样,对黄梅调很爱好,经常谈起黄梅调的起源,及各种调门的运用。所以开始筹拍《貂蝉》时,在李隽青先生把歌词写好之后,王纯兄就拿了把二胡到我家研究起来,有时我也扯着豆沙喉喊几句吕布,王纯也用他的潮州国语跟着哼出几句貂蝉。逢到这种时候,张翠英一定躲在房里,把门关得严丝合缝,大概我们一个李少舫,一个王凤英唱得太好听的关系吧。收唱歌的时候。音乐师多一半是菲律宾的朋友们,奏起黄梅调还真有滑稽感。鲍方那时已是左派公司的演员,不过我们一向都在姐姐的配音班里同事,知道他的黄梅调唱得相当不错,所以由二老板亲自出马,请他幕后代唱吕布。席静婷在《黄花闺女》的时候,代于素秋演的《春五娘》唱过插曲,所以请她代林黛唱貂蝉。收唱歌的时候,鲍方主张高八度的全部戏曲方式的土唱法,和静婷的改良时代曲味儿的黄梅调有些不大协调。所以影片在香港首轮上映的时候,吕布在凤仪亭的一段唱词,因为唱前没有过门的关系,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两只五彩缤纷大凤凰

那是王司徒把貂蝉明许吕布为婚配,暗送董卓为姬妾之后,凤仪亭凤去楼空,吕布黯然神伤步入庭前,触景生情,唱了一段:

凤仪亭,还是旧时样。

鲍方唱得凄凉凉、悲切切,感情充沛。无奈在万籁俱寂之下,突然干板剁字地一声大叫,倒的确令人脊梁沟儿发麻。所以片子在亚洲影展上虽然得了音乐奖,也在香港演了几天,还是又请了小江(江宏)把所有吕布的唱词,又重新收了一次。

林黛天生娃娃脸,加上时代感极浓的两只闪亮发光、如漆似墨的眼睛,演古装戏实在令很多人替她担心。记得在上海剧校听洪深先生讲课,他最憎演员圆脸(其实他自己的脸也是既圆且方),加上林黛又是两条重眉,所以连她自己的心里也七上八下。《貂蝉》是她第一部的彩色古装戏,特别去日本买了很多头饰,可能认为日本艺伎的头型就是中国的古装头,所以每换一堂布景或者是一场戏的时候,都换几种头饰。有时是小铃铛,有时是小阳伞(我的老天,三国时候恐怕还没有那么新型的阳伞呢),最绝的是拍凤仪亭的那天,她忽然在头上插了两只五彩缤纷的小凤凰。我虽然认为不大对路,可是看她兴高采烈、得意非凡的样子,也不便使她扫兴。她把服装穿好,跑到我的面前,一个大转身,做了一个见礼的姿势:“怎么样,翰祥,这两只凤凰插得好吧?拍凤仪亭么,喏!有凤来仪。”她指了指头上颤悠悠的凤凰。

我笑着说:“对,证明你头上有宝!”

她还挺纳闷儿,“宝,什么宝?”

“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嘛!”

是这只颤悠悠的小凤凰吗?

现在拍武侠片的时候,都要有武术指导,设计些拳打脚踢、刀来剑往的招式。《貂蝉》是部歌唱片,演员所以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五项“最佳”莫名其妙

《貂蝉》的故事,是取自《三国演义》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的一回。司徒是官职的名称,等于以后的宰相。司徒王允,字子师,是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上说貂蝉是王允的一个丫鬟,其实貂蝉也是官职名,并非姓貂名蝉。《古今注》上说:“皇帝从官黄武冠加貂羽金蝉,皆胡服也。”(貂羽在京戏里更夸大为雉鸡尾的翎子,金蝉也见于阎立体所绘《历代帝王图录》王冕上的玉蝉。)貂蝉是貂羽、金蝉的简称,也就是管理武冠饰物的女官。

这段故事是经演义作者重新加工渲染,夸大安排了的,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是:“吕布,字奉先,九原人。初事丁原,原见杀,继事董卓,誓为父子。尝小失卓意,几见杀,又通卓婢,不自安,因与王允共杀卓。”可见吕布通的是董卓婢女,并非王允的丫鬟。电影当然比演义更需要故事性,对历史的忠实性当然就大打折扣了。

这个戏虽然使我得到一九五八年第五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导演奖,我却觉得它是我作品中较糟的一部。既荒唐,又幼稚,电影不电影,戏曲片又非戏曲片,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如今连重看一遍的勇气都没有,居然能得亚洲影展的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音乐、最佳剪接的五项大奖,简直是最佳的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