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三国第一季

终极三国第一季

主演:
陈德修,陈乃荣,修杰楷,胡宇崴,博焱,班杰
备注:
第31集
类型:
台湾电视剧 剧情,动作,科幻,冒险
导演:
吴建新
年代:
2009
地区:
台湾
语言:
未知
更新:
2015-09-21 21:51
简介:
关羽和张飞本来是高中生,却因为爱侠义,被二十四校退学,号称二十四校!就在两人再次辍学绝望之际,突然出现了一个耳垂很大的人。这个人自我介绍了一下。他姓刘,姓玄德。刘备想出一个计策,说自己有贵族血统,可以在全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东汉书院]学习,但他负担不起超级昂贵的学费,二.....详细
相关台湾电视剧
终极三国第一季剧情简介
台湾电视剧《终极三国第一季》由陈德修,陈乃荣,修杰楷,胡宇崴,博焱,班杰 主演,2009年台湾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关羽和张飞本来是高中生,却因为爱侠义,被二十四校退学,号称二十四校!就在两人再次辍学绝望之际,突然出现了一个耳垂很大的人。这个人自我介绍了一下。他姓刘,姓玄德。刘备想出一个计策,说自己有贵族血统,可以在全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东汉书院]学习,但他负担不起超级昂贵的学费,二来只有皇室和贵族可以学习。张飞说:“我可以帮你交学费。刘备说:只要钱商量好,什么都可以解决。建议三人结为兄弟,这样大家都是皇室!可以报名! 于是三人来到了一个美丽而有意义的地方
终极三国第一季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拜《三国演义》所赐,周瑜的形象一向以气量狭小闻名,不知伤了多少瑜迷的心。看到《终极三国》里戏份不多但每次登场都华丽丽的周瑜,实在让人兴奋不已~~尤其是第33集里周瑜为小乔的那一挡,瞬间俘获了N多终三迷的心~呵呵~~
现借《终极三国》的人气,掰掰历史上同样华丽丽的周瑜吧~~
一、周瑜简传
周瑜,字公瑾,熹平四年 (公元175年)出生,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江东集团将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在取蜀途中不幸因病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楼一带),年仅36岁(虚岁)。
二、周瑜家族
1. 显赫家世
说到显赫家世,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绍家的“四世三公”。东汉的中央政府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是除上公(即太傅)外的最高官职,但因东汉时期实际政治权力已转移到尚书台,三公并无多少实际权力~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了,在此就不多论。
袁绍家的“四世三公”,是说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官至司徒,曾祖父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汤官至太尉,生父袁逢(袁绍后来过继给了袁逢的哥哥袁成)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官至太傅,一家四代中有五人都做到了三公甚至上公~的确够显赫的~
再来看看周瑜家族:
按范晔《后汉书》记载,周瑜的高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曾祖父周兴,官至尚书郎;请注意,这两个官职在名义上虽不及三公,却都是属掌管实权的尚书台的哦,并且尚书令是尚书台的最高官职~~从祖父(周瑜祖父的兄弟)周景,官至太尉,并封安阳乡侯(可世袭);再从父周忠(周景之子),官至太尉、录尚书事(既是三公又掌权哦~~)。这样相比起来,周家四代的显赫并不逊于袁家四代,只是从周瑜祖父那辈起,显赫的不是周瑜的直系亲属,而是旁系了……
顺说,在范晔的《后汉书》里,上面提到的袁家四代和周家四代,其实是记录在同一卷里的~(见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2. 妻室子女
周瑜的妻妾,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只有小乔一人;至于小乔是妻还是妾,周瑜是否还有其他妻妾,一直是网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但都只是推断而已。
按《三国志》记载,“(孙策)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注:古时“乔”“桥”应为两个姓,后来均写作“乔”)”。孙策与周瑜攻破皖城的时间应为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以后,那时周瑜已经25岁(虚岁),于是有人认为周瑜不可能这么晚还没成亲:( 不过也是推论啦~
顺便一说,孙策的妻妾倒是绝对不止大乔一人。因为孙策在建安四年纳了大乔后,次年四月就死掉了。而史书上记载的孙策的子女至少有一子三女。大乔与孙策相处的时间一年都不到,不可能一人生四个小孩吧……(除非四胞胎,汗)
周瑜的子女,按《三国志》记载,有两子一女。长子周循,次子周胤,女儿的名字史书上未记载;他们的命运后面再细谈。又顺说,小乔与周瑜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并且其中大约有七年的时间都是相对太平的日子,但周瑜的子女却只有三个,如果不考虑夭折的情况,周瑜的妻妾应该不多,只有小乔一人也是可能的。
三、周瑜与江东孙氏
1. 周瑜与孙策
《终极三国》里面的周瑜为了孙策竟然不惜与小乔发生误会。那么再来掰掰历史上的周瑜与孙策的关系吧~
按史书记载,周瑜与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这或许一开始便有一种缘分~孙策的父亲孙坚讨伐董卓的时候,把家眷留在寿春,十五六岁的周瑜听闻孙策的声名,特地从舒县赶到寿春拜访孙策。两个少年一见如故,孙策更是跟着周瑜把全家带到了舒县周瑜的家中居住(看来周瑜家也真够大的~~)。而后两人“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可见两人在少时就已情同兄弟了~
后来因为孙坚之死,两人分开。数年后,孙策开始平定江东,周瑜带兵与之并肩作战,为孙策的白手起家提供了重要支持。孙策自立门户后,周瑜正式加入孙策旗下。按《江表传》记载,周瑜加入孙策的时候,孙策“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并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可见两人情谊至深。之后,周瑜又协助孙策攻下江东六郡中的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并在攻陷庐江郡皖城的时候,与孙策一起分纳了乔氏姐妹(说起来周瑜和小乔都是庐江人哦~),使两人的关系从结拜兄弟进一步变成了连襟。只可惜,一年之后,孙策就英年早逝了。
不过,周瑜与孙策在一起时,孙策曾“甩”过周瑜两次,以致孙策去世时周瑜都不在他身边。这也是网上为周瑜与孙策的关系争论不休的话题,孰是孰非,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相信周瑜与孙策是情同兄弟的~
2. 周瑜与孙权
孙策去世后,孙权当了家。孙权对周瑜,似乎说不上特别的好,直到周瑜赢得赤壁之战,又打败曹仁攻下江陵后,孙权才封了周瑜个偏将军,领南郡太守。话说这之前孙权也“甩”过周瑜一次,这里也不多说了。
《三国志》记载,孙策去世时,周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有人说周瑜这是在逼供夺权,也有人说周瑜带兵奔丧只是为了稳定局势,不过不管事实如何,“将兵奔丧”一事恐怕多多少少给孙权留下了些阴影。其实在感情上,孙权最喜欢的应该不是周瑜,毕竟周瑜与孙策的关系更铁;孙权似乎更喜欢吕蒙,看《三国志》里记载吕蒙生病时孙权那心疼的样子就知……但孙权对周瑜的才干却是信任和欣赏的,这从赤壁之战前周瑜主战的一锤定音,以及孙权评论四大都督时首推周瑜就可以看出。孙权对陆逊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又说吕蒙“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可见排除感情因素,孙权对这江东四大都督在理性上的排名依次是周瑜、陆逊、吕蒙、鲁肃。顺说,对于孙权的这段评论,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写到,“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不过对周瑜的才干,孙权在信任与欣赏的同时,恐怕也有几分顾忌吧……
但无论如何,周瑜对孙家应该说是忠心的。《江表传》所记蒋干为曹操游说周瑜时,周瑜回答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的确让人折服,难怪以才辩见称的蒋干也打消继续游说的念头了。(顺说,史书上记载的蒋干也没有《三国演义》里写的那般猥琐哦~又一个被冤枉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周瑜死后,孙权不仅为周瑜素服举哀,数年后更为自己最看重的长子孙登(孙权称帝后孙登被封为了皇太子)聘娶了周瑜的女儿为正妻;又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公主孙鲁班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周瑜的次子周胤也娶了孙家宗室的女儿,并封为都乡侯。都说那时候的婚姻多半是政治联姻,可是周瑜的子女成亲时,周瑜已去世多年,周家也没有什么权势,这样的联姻似乎并无任何利益可图。孙权为什么要拿自己最看重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女儿去与周家联姻,而且还是双重联姻呢?是怀念?是愧疚?还是其他?……
只可惜,周瑜的这三个子女却并不好命。本来有希望成为东吴皇后的周瑜之女,因为太子孙登的早逝,成为了寡妇,步上了她母亲的后尘;娶了公主的周循,也英年早逝,步上了他父亲的后尘,甚至更惨——没有留下子嗣;唯一活得长点的周胤,后来却因罪被贬,在N多人的求情下,终于被赦免,可在又见希望的同时,偏偏他也病死了……但好在,据说周胤是有子嗣的(据网上流传的周氏家谱……)
四、华丽丽的周瑜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心胸狭窄的形象恐怕是早已深入人心。当然,演义中的很多事情只是为了小说情节的需要而杜撰的。比如“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史书上记载的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的,提都没提到周瑜;《三国志》上倒是记了周瑜曾提议软禁刘备,用美女珍玩等消磨他的意志,但孙权并没有采纳;至于那句有名的“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恐怕是没人知道这句话的吧……
其实与《终极三国》里华丽丽的周瑜一样,历史上的周瑜也是华丽丽滴~~下面就来掰掰吧
1. 帅哥美女,相得益彰
现在“美周郎”一词好像流传广泛,其实在《三国志》里,对周瑜外貌的记载只有一句“长壮有姿貌”而已,并没有提到“美”字;对孙策的描写倒是有“美姿颜”一句。不过也不必失望啦,能被严谨且惜字如金的陈寿在《三国志》里记上一句外貌的,绝对只有长相出众的人(当然也包括长相猥琐得出众的……呵呵)。想想曹操那一大家子,可是没有一个人被陈寿记录过外貌的;还有传闻中很帅的赵云、马超、吕布等人,在陈寿的《三国志》正文中也没有外貌描写哦~~“长壮有姿貌”,虽只有五个字,那可是要身材有身材,要外貌有外貌,绝对的帅哥啦~~当然,“美姿颜”的孙策更是美男哦~~我真怀疑当初这两人在寿春初次见面的时候,那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是不是因为两个人都长得很帅?……虽然《三国志》里记载的有姿貌或貌美的人并不只他们两个,但特别记载以“郎”来称呼的,貌似就只有他们两个呢——“周郎”、“孙郎”,一听起来就是翩翩美少年啊~~更何况“周郎”还是《三国志》正文里记载的,“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孙郎”就只出现在裴注所引的《江表传》里了,“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
两个帅哥在一起已经很夺目了,再加两个美女在侧就真的是炫目了。偏偏《三国志》正文里还就真记了“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哇,美女配帅哥,还是两对,还有历史依据~~光芒穿越千年还是那么闪啊……麻烦借个墨镜给我……
呵呵,顺说,传闻中三国里的几位美女,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压根没在《三国志》里出现过,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还尚无定论;嫁给刘备的那个孙权的妹妹(《三国志》里没有孙尚香这个名字),也没有外貌描写;倒是能使曹丕为之倾倒的甄氏,《三国志》裴注引《魏略》里说她“颜色非凡”,估计是个美女~不过在《三国志》正文里也是没有外貌记载的。
当然,《三国志》正文中,明确说明是美女的,也并不止乔氏姐妹,比如还有孙权的妃子步夫人(也是周瑜长子周循的岳母啦~),《三国志》里就说她“以美丽得幸於权”~~不过“美丽”比起“国色”来,还是稍逊的吧~~以“国色”称之的,唯大小乔而已~
2.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如果说前面“长壮有资貌”的帅还单单只是停留在外表层面上的,那么苏轼那首著名的词里所写的“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就是不仅是外表,更是气质了~换句话说,就是帅到骨子里了~哈哈~或许苏轼说的话不算数,作为文学作品,即可丑化周瑜,也可美化周瑜;那么再来看看史书上怎么写的好了。
《三国志》里记载,孙权评周瑜的时候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吕蒙)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这里特别提到了“言议英发”~~再想想《三国志》所记载的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夕主战时说的话,“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那种言谈之间的自信豪迈、锐意果敢的气质、风度,真是让人心驰神往……这样的人,能不是帅到骨子里吗~~
3. 才智过人,战功卓著
《终极三国》里周瑜常说自己是“无可救药的聪明”,历史上的周瑜在赤壁之战双方力量悬殊时说“操自送死”,这两句话有个共同特点,那便是近乎于狂妄的自信。不过,要是说这话时是没经过大脑的,那就真的是口出狂言而非自信了……
好在,从史料来看,历史上的周瑜的确是才智过人的。按《三国志》记载,周瑜在力主抗曹时说完那段激动人心的“操自送死”后,立即为孙权详细陈述了曹操必败的理由,并分析了双方的实际兵力;正是这种让人信服的理性分析,才使孙权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事实上,史书里并没有记载周瑜有过多少所谓的“妙计”。《三国演义》里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正史上自然是没有的;就连那成功的妙计“蒋干盗书”,在正史上也是没有的;黄盖诈降倒是有,“苦肉计”却未见记载……甚至连赤壁之战那关键的火攻也不是周瑜想出来的(当然更不是诸葛亮想出来的),按《三国志》记载,是人家黄盖献的计~周瑜倒是给孙权献过软禁刘备之计,不过孙权并未采纳……
但这些并不是说周瑜不够聪明,缺少自己的想法;从赤壁之战周瑜力主抗曹以及对交战双方理性的分析来看,周瑜既然有这个信心取胜,必然有他自己对战略战术的想法。我认为,周瑜的才智并不体现在作为“谋士”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作为一个指挥战斗的“将帅”、“军事家”上;他更擅长的是分析和决断。
另外,从旁人的评价来看,也可以充分说明周瑜的才智。按《江表传》记载,孙策说“周公瑾英俊异才”,孙权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刘备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而从史学家的角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东晋著名史学家孙盛更说张昭和周瑜“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把江东人才济济都归结于张昭和周瑜引来的“物以类聚”了~
当然,才智还是要靠事实来说话。赤壁之战的胜利无疑是周瑜光辉的顶点,只此一件也足以让他名垂青史。顺说,赤壁之战的胜利到底是谁的功劳,也是网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此也不多论。不过,即便是扭曲周瑜形象的《三国演义》,也没有否认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总指挥的地位。但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孙权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任命周瑜为大都督,而是分别任命周瑜、程普为左都督、右都督,地位相当,各自领兵。在这一点上,《三国演义》倒是抬高周瑜了~不过《三国志》里记载,当左右督意见不合时,右都督还是要听命于周瑜这个左都督的~
除了赤壁之战,周瑜当然还有其他战功,只是被赤壁之战的光芒所掩盖了而已,简列如下: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周瑜助孙策攻下横江、当利两处军事要地 (注:《续后汉书》的作者、南宋人萧常说,周瑜攻下横江、当利可谓大功,只是因为史书上的记载太过简略而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同年刘繇败退,周瑜助孙策攻获丹杨郡。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与孙策攻破皖城,获得庐江郡;而后征讨江夏,俘获黄祖所有家眷,黄祖败逃,孙策得到江夏郡的一部分;同年,周瑜又助孙策攻下豫章郡,孙策将豫章郡分出一部分,设立庐陵郡。至此,加上孙策之前获得的吴郡、会稽郡,孙策已将江东六郡(吴、会稽、丹杨、庐江、豫章、庐陵)尽收囊中;而这六个郡中,有四个都有周瑜的功劳。顺说,孙策死后,孙权遵照孙策“保江东,观成败”的遗嘱,直到赤壁之战前夕,一直没再扩张地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征讨江夏,大获全胜,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同年,周瑜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与曹军大将曹仁、徐晃等相持一年后,攻下江陵,获得南郡。
只可惜,在经过江夏败黄祖、赤壁破曹军、陆上又夺江陵这一系列的胜利后,周瑜在取蜀途中病逝;否则,等在他前面的,可能是更加辉煌的战果……据说王朗评周瑜“谋无不成,规无不细”,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周瑜似乎还真没吃过败仗~
4. 性度恢廓,雅量高致
《三国演义》里塑造的周瑜的经典形象当然是心胸狭窄咯~~只是历史上记载的周瑜却刚好相反……
《三国志》正文中说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可见周瑜的人缘其实是不错的,即使与程普不睦这一点,《江表传》里也说其原因是“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但对于程普的倚老卖老,周瑜的反应却是“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终使程普也发自内心地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的大度,还表现在举荐人才上。按《三国志》记载,甘宁、鲁肃都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而周瑜临终时,虽在荆州问题上已与鲁肃意见不一,但为了大局,仍然举荐了鲁肃继承自己的位置。
5. 曲有误,周郎顾
“曲有误,周郎顾”已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的典故而广为人知。即便是用笔简约、惜字如金的陈寿,也把周瑜少年时就精通音乐的事记入了《三国志》正文。
《三国志》里说,“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这一段已算是陈寿用笔颇多的记录了,可见在当时,周郎顾曲确是非常有名的事~~的确,醉酒之时尚能听出曲中微小的错误,那个听力和乐感真是让人叹服啊~我也是从小习乐之人,深知这其中的不易……
东汉末年至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文学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学上,有“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在音乐上,有嵇康、蔡邕、蔡琰、杜夔等。从音乐上的成就来说,没有作品流传于世的周瑜或许比不上蔡邕等人;即使在江东,会弹琴的也不只他一个——东吴名相顾雍还是蔡邕的学生呢~~然而,这些人都是文人,文人习乐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而作为精于音乐的武将,却是寥寥无几。于是后世出现了一个有些古怪的词——“儒将”,因为儒雅之风对于叱咤疆场的将领来说,似乎是很矛盾的,然而这种矛盾用在周瑜身上,却更增添了他的魅力。
五、结语
虽然《终极三国》是一个纯粹的偶像剧,跟历史几乎搭不上边,但对于强辩黄牛饰演的周瑜,我却是非常满意和喜欢的~作为一个瑜迷,我只希望终三迷中所有支持周瑜的人,也能同时关注一下历史上这个同样华丽的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