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实的荒谬

不真实的荒谬

主演:
阿兰·夏巴,乔纳森·兰伯特,艾洛迪·布歇,凯拉·肯尼迪
备注:
BD
类型:
纪录片 悬疑
导演:
昆汀·杜飞
年代:
2014
地区:
法国
语言:
其它
更新:
1970-01-01 08:00
简介:
威尼斯电影节展出的影片均出自法国天才导演昆汀·杜菲的作品。影片讲述了导演寻找奥斯卡级别的“呻吟”,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场景的轮回,一部真正的“烧脑电影”的故事。...详细
相关纪录片
不真实的荒谬剧情简介
纪录片《不真实的荒谬》由阿兰·夏巴,乔纳森·兰伯特,艾洛迪·布歇,凯拉·肯尼迪 主演,2014年法国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威尼斯电影节展出的影片均出自法国天才导演昆汀·杜菲的作品。影片讲述了导演寻找奥斯卡级别的“呻吟”,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场景的轮回,一部真正的“烧脑电影”的故事。
不真实的荒谬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真实》是法国导演昆丁·杜飞目前为止结构最复杂,情节最吊诡的影片。阿兰·夏巴(Alain Chabat)饰演一位想当导演的摄影师杰森,他创作了一部恐怖科幻片。制片人鲍勃说,如果你能拍出电影史上最牛逼的呻吟,我就给你投钱。于是,“寻找史上最佳呻吟”成为电影叙事的核心线索。这个原本清晰可鉴的故事,却随着不同人物和情节的出现,变成一团扭结在一起的杂乱线索。一个女孩,一头野猪,一盒录像单,一位神神叨叨的美食节目主持人,一个有异装癖的小学校长,一位似乎掌控着一切的老导演……在所有看似稀松平常的叙述中,都蕴含着不合常理的细节,不同的故事好似一棵树上的藤蔓,彼此独立,却又相互缠绕,最终套嵌在一起。
和他的处女作长片《非电影》(Nonfilm, 2002)一样,这是一部有关“在电影中的电影”的电影。故事的开头是一位父亲带着自己名为“真实”的女儿在山中打猎,回家后,小女孩在开膛破肚的野猪里,发现了一盘蓝色的录像带,而她的父母去而坚持一只野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吃下如此庞大的垃圾。到底有没有录像带,录像带里又有什么,构成了电影的第一层悬念。当这个故事刚刚显示出一丝诡异的时候戛然而止,看片室内,制片人鲍勃和看上去沉着非凡的导演佐格,正激烈地交换着意见。原来之前所见,不过是佐格电影素材中的一段。此时,杰森来访,引出有关“呻吟”的故事主线。正当观众以为窦疑已悉数撇清,从此叙事一马平川之时,杜飞却刚开始他的戏法。随着时间推进,情节变得越发地复杂,一位男人向心理咨询师讲述一个有关异装的梦境,而他的学生则宣称自己的确看到过老师易装;这位男人恰为“真实”所在小学的校长,而他的心里咨询师则是杰森的妻子。主持人一切正常,却坚持自己得了难以忍耐的皮肤病,担任这档节目录像工作的正式杰森本人,他甚至想说服这位主持人来出演自己的新片;杰森和妻子去戏院,却意外地发现上映的正是自己尚未开拍的电影;试片室里,银幕上的小女孩“真实”也终于看到了蓝色录像带上的内容……套层结构不断加码,这部名为《真实》的电影,却恰恰没有提供任何可信的叙事,它反讽般地在建构和解构之间跳切,当观众费劲地搜索着银幕上的蛛丝马迹,以为自己抓到情节逻辑性的时候,杜飞式的非理性元素便会毫不犹豫地出现,零星的连贯叙事也由此消散得灰飞烟灭。《真实》并非简单的线性套层,而更似好像埃舍尔绘画中的视觉错位,首尾相接,丝丝相扣。环形的结构看似圆满,实则充满着大量不可靠的天马行空。
如果看过杜飞早先的作品,那么你一定不会对《现实》报太大的“期望”。我的意思是,对于杜飞的电影,“看不懂”是常态,观众永远无法在叙事的层面将故事理顺。杜飞不是结构主义的追随者,哪怕你对《恐怖游轮》、《记忆碎片》,甚至《盗梦空间》、《穆赫兰道》这些大玩叙事游戏的电影再熟悉,到了杜飞那里,也有可能感到水土不服。以上所说的电影,即便再烧脑,也遵循一定的逻辑,不过多绕几个弯,多上几层楼,再不济,借用剧中或直白表述,或隐于细节的提示,总能找到抽丝剥茧的方法,入口一旦打开,分析结构、厘清叙事,将扭曲的时间线理顺,不过庖丁解牛,唯手熟尔。杜飞惹人愠恼之处就在于,在某些场景中,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抛出一些暗示,却又在下一场迅速堵死了通往理性的道路。
戏中戏、梦中梦、缠绕不清的套层结构、同一情节片段的视点转换……都是他诱惑观众注意力的把戏。但如果硬是要将它和上面提到的几部好莱坞制作在叙事学层面攀上亲缘,则又多少屈就了杜飞的本意。《橡皮轮胎杀手》里,他让一个面无表情的警察从汽车后备箱里爬出来,对着镜头发表了一通有关“no reason”的演说,这番言论倒可看成杜飞自己的电影宣言。从2002年的《非电影》开始,他就以一种解构主义的戏谑,将无理性推到镜头的中央,并着手建造起一个充满幻觉、荒诞、梦境的世界,一个不以逻辑为钢筋骨架,可以任意弯曲变形的臆想空间。在这个影像世界中,真实与虚构如一体两面的孪生兄弟,彼此之间界限模糊,甚至到了水乳交融无法区分的程度,正如《真实》所呈现的那样。好莱坞疯狂的导演们竭尽所能,颠覆着经典叙事体系的成规,杜飞又用多少有些无厘头的方式,将前人的颠覆颠覆了。这一丝反讽,反倒构成了《真实》的趣味,也让整个电影文本充满着自反性与现实指涉。
作为客居美国的法国导演,杜飞已经在洛杉矶的天空下拍摄了四部电影,似乎铁了心地要在好莱坞的老巢,向工业体制叫板踢馆,让人想起《橡皮轮胎杀手》结尾,那群在贝弗利山庄下集结的恐怖轮胎大军。《真实》里为了筹拍新片低声下气的杰森和胸有成竹的佐格,不知哪一个投射了更多导演的个人经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杜飞的所有作品都是有关电影本质的探讨,有关作为媒体介质的电影,如何在真实和虚幻中,构筑起一个梦境版的中间地带;有关个体如何在窥视与表演中,完成身份的塑造。
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中的音乐。纵览杜飞的个人简历,会发现他作为音乐家的名气远大于导演。在电子音乐界,他绝对是大咖级的人物,在House音乐界享有盛名。艺名Mr.Oizo的他于1999年发行的第三张单曲《Flat Beat》曾被Levis看中,杜飞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Levis年度系列广告影片的导演,这首他花了两小时制作的单曲也狂买300万张,一时间洛阳纸贵,拥趸无数。之前所有的电影中,他一手包揽所有原声音乐的创作。反而到了《真实》,这部被他称为“幻想四部曲终章”(前三部分别为《橡皮轮胎杀手Rubber》 2010、《错Wrong 》2012、《恶警蛋碎Wrong Cops》, 2014)的作品中,他不再承担音乐制作者的角色,而是选用了极简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菲利普·格拉斯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曲《Music with changing part》。简单音符永无止境的重复,渲染出一种神秘主义的实验氛围,层次的推进被篇章的循环取代。
《神圣车行》的开头,黑压压的观众在影院中酣睡,惟有巨大的银幕,泛着若隐若现的光。如果说卡拉克斯试图用这个吊诡的开篇,来描绘电影这场白日梦的多义与复杂,那么他的同胞昆汀·杜飞则用《真实》真切地让观众体会到了电影的真实,是如何在看与被看的无限循环中,变成一种无法抗拒的催眠。梦境又是如何通过对现实无限接近的拟仿,将大脑中模糊混沌的潜意识,变成拥有强大自主性的具象。自诩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人”的杜飞,更应当被称为“电影人中最伟大的催眠师”,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好似一场无以名状的梦,在脆弱不堪的逻辑之上,构筑起叙事的骨架。诡异的细节,逻辑的真空,在弥漫的窒息感中,日常与幻想在同一时间大肆涌入,让人难辨真假却又无力挣脱。杜飞选择用中规中矩的摄影方式来表现让人神经错乱的剧情缠绕,视角平稳的机位、移动缓慢的摄像机。无甚出彩甚至有些庸常的场面调度和高度烧脑的情节产生碰撞。他镜头中身处非理性世界的主人公们,仍旧保持一脸平和,反而给人汗毛倒竖的荒诞之感。在如此的电影面前,观众仿佛找不到任何救命稻草的溺水人,只能在几番挣扎过后,任由水流裹挟身体,飘向更深更远的未知处。这种状态,甚至迷幻过《神圣车行》的集体沉睡,催眠师杜飞让人睁着眼睛就进入了谵妄。
本文首发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微信号:deep_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