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中字版
  • 高清
  • HD
山之外

山之外

主演:
内详
备注:
HD中字版
类型:
剧情片
导演:
内详
年代:
2012
地区:
罗马尼亚 /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更新:
2023-09-14 17:54
简介:
影片改编自记者塔蒂亚娜尼古列斯库布恩的报告文学。该报告文学讲述了一个在2005年驱魔仪式之后去世的老修女的故事。  在影片中,有两个主角,一个叫做阿丽娜,另一个叫做维克琪雅。她们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成年之后,维克琪雅觉得修道院是自己心灵的庇护所,于是便去做了一个修女;.....详细
相关剧情片
山之外剧情简介
剧情片《山之外》由内详主演,2012年罗马尼亚 / 法国 / 比利时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影片改编自记者塔蒂亚娜尼古列斯库布恩的报告文学。该报告文学讲述了一个在2005年驱魔仪式之后去世的老修女的故事。  在影片中,有两个主角,一个叫做阿丽娜,另一个叫做维克琪雅。她们在同一个孤儿院长大。成年之后,维克琪雅觉得修道院是自己心灵的庇护所,于是便去做了一个修女;而维克琪雅则去了德国。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是她们的命运却因为一桩意外而重新连结到了一起。
山之外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這是一個發生在2005年的真人真事。看似在很遙遠的另一邊山頭,實是存於無聲無息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環繞身邊的社會環境,揮之不去的,是那既有的體制。不一定是電影中呈現的東正教,可以是異端邪教,可以是天主教,可以是基督教,甚至與聖經無關的、來自東方的宗教 – 印度教、道教…甚至延伸到宗教之外,是一個警署、一個醫院,或曰,一個以群體組成的單位。只要有一種共同的精神信念,訂立並執行一套既定制度,即使原來的理想多麼神聖,來到地上實現都只有通向悲劇。信仰中有絕對真理,有必然的對與錯。何為公義,何為不義,有一套嚴謹的準則,但更難判定的,是沒有清晰界線的相對領域,久而久之,相對領域成為了絕對規定,不再從真心出發,公式化過後,就成一種宗教活動,而不再是發自真心相信。希望與上帝更親近,要遠離俗世繁囂去敬拜神,本來是沒有錯的,但當這種行為成為一種常規,甚至演變到硬性的約束,本來的好意就被扭曲,反而違背了真道的教訓。劃分了神聖之地,將自己的一群與世俗隔開,原意是讓心中有神的,可以聚在一起,互助互愛成為主內一家人;但若排除異己,不容不信者同在,為暗示自己領導的是更屬靈,更高人一等,只愛同類人,不愛其他人,還算神的愛嗎?沒有了基本的接納與尊重,福音還是完備嗎?想盡辦法請不懷好意的不速之客離開,也許是出於行政的考慮,卻欠缺了體現上帝大愛的精神。愛神多於愛世界,放棄地上物質財富去跟從上帝,原是美事,但僅利用此作藉口,去送走一心認定不虔誠之人,離開追隨神的道路,就可能絆倒未信之人;拒絕外間一切,欠缺入世觀察,認定西方墮落敗壞,口中所言字字鏗鏘有力,然而要運作一間教會,養活肢體,救濟貧困,就少不免世俗考量,於是初見神父,聚餐以致工作,話題都是有關金錢,有關物質,心頭盡是繁瑣雜項,山內就如同山外無分別;凡物公用也是愛鄰舍的好見證,但彼此間沒有真正分享了解,同行良伴只是表面所見,那奉獻與相交都只是出於服從心理而非真誠,就沒有了背後為了榮耀神的意義。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往往難免; 有愛有真心的意圖,都可以淪為機械的執行形式。認罪悔改,是歸向上帝的關鍵,因此希望隆重其事,不想有何差錯,為信徒間人之常情。但久而久之,將罪具體量化,逐項數算,化繁為簡,以數字代替細節,就只為了方便,何其諷刺,不求內裏因由,但求列出清單有報告有交代,為了強化其功效,什麼都歸類為罪,還要每項罪有其名堂,務求分類得愈仔細,點列更清楚,認起來就更有效率,將認罪過程化為工序,可算是宗教公式化的極致。然後禁食要計算次數,叩頭叩的是死的像而非活的神,到處是計算,到處是儀式。關心死的多於活的,主教計較畫作的完成,多於信眾的虔誠;月經來臨,染血骯髒就不能進聖殿;當圖像被視作奇蹟記號而成為聖物,當禱告成為了滿足私人情感意願的工具,當人心被忽略、當沒有生命的行政任務主導思想,因為哥哥是唯一親人,就不管其心智障礙而要他為另一生命的決定負責,最後,連劃上十字,都只是如呼吸一般的習慣,沒有了感覺。太接近物質世界為試探,太遠離社會真實也是考驗;正如冷漠固然有罪,過於熱心卻也會造成不可挽救的災難。將一切不尋常歸咎於「罪」與「魔鬼」,那其失常表現背後是否可能埋藏未知的罪? 又是否可歸類為精神病患?弔詭之處,正在於兩者都可同時成立,又或都不盡然。自殺自虐傾向、幻聽、思覺失調,是否罪? 是否魔鬼攻擊?既然無法肯定,卻通過目撃者口耳相傳,成為真實的鬼故事,迷信的宣揚流傳,正源於此。祈禱不只為滿足私慾,但就算所祈之事乃為大家乃為他人,又是否一定如願以償?沒有了上帝主權的認知,就容易墮進相信祈禱者大有能力的迷思,因為祈禱的神父有恩賜,所以祈禱特別有果效,逐漸成為崇拜個人領袖,而非當初所信的真神,大醫治者、大驅魔師,往往就是塑造出上帝表明所恨惡的偶像之源。常以別人傳講的神蹟掛在口邊,亦是濫用個別見證的可怕,固守在自己已知的圈子,而忘卻世間上發生的種種問題,不是真正的信仰。有信念就有奇蹟,有祈禱就有亮光,並不應用於盲目相信祈禱萬試萬靈,過後就身體好一切好。滿臉慈祥的修女,滿口仁義的道理,卻以愛為名,冠冕堂皇地去傷害另一個體的身體,全心全意的信念,讓她堅定地說服每一個人,去配合,完成集體迷信的儀式。有人懷疑,就可推說是其信心不夠堅定,然後神父唸著似是而非,不屬聖經的禱文,他們心中已有定案,卻旨在硬要旁人認同,一廂情願的無知,在於山內,也於山外,宗教與體制之內,也在於其外。形式與迷信,都因為旁人的目光,亦並不止於對宗教的描述。前者給外人看,後者則是圈內群體的共同壓力。因此,角色常與鏡頭有一定的距離,因為每一個人物的表情都是需要注視的,像病床上有陌生的其他人在後聽與看,醫生與病人間的私密對話;像工作間突然有外人闖進其空間,談笑過後盡是怪異的目光表情;像驅魔過程中有人合作有人從旁的眼神與動靜之變化,喧嘩宣告與寂靜默禱的對比。既有批判盲信宗教的一面,也見憐憫堅定信仰的另一面,鏡頭的距離,作用不在客觀呈現,而是讓觀眾以上帝全知觀點看到整個過程,然後去研究分析。沒有一面倒的全對與全錯,看得到愈多愈深,就愈難判定真假是非。神父不領工資,全心付出所有時間奉獻修道院,卻因財政緊拙而被主教遺棄,他仍深信上帝會為其預備,仍肯定這只是短暫的試煉,足見其信心;神父亦有理性控制大局之時,他否定自發禁食的舉動,又勸誡信徒們不要盲信符號;他亦真有關顧受困擾的女孩,同為其好友著想,先送醫院,到最後不得已才行最後一步。而女主角的經歷,更是對於重拾信仰的肯定。從眼神轉換的懷疑,到徘徊踱步的忐忑,一刻向外求救的衝動,再到展露原來的頭髮,吹熄了燈,完成了瞎眼得見的過程,不再盲目,可見於換了的衣著,敢於說出真相,此時鏡頭亦只在她身上,而不再掃視旁人眼光。她有了良知的愧疚,因若然一早一起走,就不會引發事故,在誰有份參與就上車的關口,她主動去承認責任,那是整個故事唯一發自內心的「認罪」。在一遍無知聲冷漠聲中,相信這是電影賦予她的一個救贖。沒有音樂的渲染,沒有快進的剪接,仿真實時間的流動,正好冷靜緩慢的開展整個記錄,亦證明了凡人當不了上帝,沒有審判的資格,只有唏噓地期盼春天到來。有誰要受責嗎? 有誰犯了錯嗎?最大的罪惡在於看不見的制度,至於誰是對的?Only God knows. Because only God doesn’t make mist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