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片
  • 我的战争 2018
我的战争

我的战争

主演:
刘烨,王珞丹,杨祐宁,叶青,黄志忠,王龙华
备注:
正片
类型:
战争片 剧情,历史,战争
导演:
彭顺
年代:
2016
地区:
大陆
语言:
国语
更新:
2024-03-29 10:08
简介:
...详细
相关战争片
我的战争剧情简介
战争片《我的战争》由刘烨,王珞丹,杨祐宁,叶青,黄志忠,王龙华主演,2016年大陆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我的战争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我的战争》上映前,曝出的“老艺术家游韩国”的宣传片,着实的把小杀姐姐惊出了一身冷汗。
它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将战争浪漫主义化到了极致,直让我觉得,我们的主旋律电影,被《意志的胜利》中危险意识形态的游魂上了身。
可当我走进影院一探究竟,心中的不安便立即被正片安抚了下来——当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它连达到能被称为“电影”的最低标准都勉强。
这样一部想摸观众智商下限都像“老太太上炕”的片子,又何惧其灌输意识形态呢?“主旋律”三个字就更无从谈起,《我的战争》简直就是对它的侮辱。
这部电影要什么没什么
《我的战争》在其豆瓣页面上的“类型”一栏中,赫然打出了“剧情”、“历史”、“战争”三个标签。
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它一个都没挨上!
01
毫无剧情的剧情片
影片讲得是,志愿军连长孙北川,在前往朝鲜的路上遭遇了文工队队长孟三夏,发现她竟是自己的老乡,就稀罕上了人家,一有机会就往人家身边腻歪。
由于战况激烈,孙北川每次上前线,都要和孟三夏交代一下后事。最后,他真的把自己交代死了。
绝无黑意。影片拎得出来的线索,真得就只有这些。实事求是的说,作为一部有史可依的战争片,它的冲击力还不如战地新闻报导。
战争片具有天然的建构矛盾的优势,即战争就是一切矛盾的源头。在战争背景下,由于生死不确定,个人愿望难以实现,角色的命运与观众的心里期待是相悖的。这造就了战争片的悲剧内核。
《紫日》中的秋叶子
编剧只需在此基础上,塑造有血有肉、可信可爱的角色,之后的剧情便浑然天成。
而《我的战争》中的人物,却全部脸谱化的让人难以信服。
战斗英雄就一定得是嗓音粗粝、满口脏话的“大老粗”。
缺失对其个性细腻部分的刻画,使前一秒还瞧不起文工队战友,后一秒就因为发现对方是自己老乡,而喜欢上对方的孙北川,怎么看怎么像是土匪豪强。
军中巾帼就非得搞成事事上纲上线的“进步女性”。
没有对其情感变化递进式的描写,使全程都在指摘孙北川,哪怕孙北川将之从地雷阵中救出,也不曾示软,非得等到孙北川牺牲才“真情流露”的孟三夏,看起来也婊得让人厌恶。
主线人物尚且如此,其余配角就更空泛得让人过目即忘。
久经沙场、临危不乱的老兵,就非得在身负重伤,遭到围剿时,搂着手榴弹唱戏;
出身书香、文工队里的青年男兵,就一定是油头粉面、弱不禁风的小生;
而最让人坐立难安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上级首长在说话时,竟依然双手叉腰、自带回音!
片中还有一干众连脸谱化的扁平性格都没有的角色,时不时地顶着“老刺猬”、“老梆子”的绰号出来打个酱油。
这种人物设置,就好比我们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中,不是“狗剩”就是“花儿”的命名,想当然的仿似开玩笑一般。
没有让人信服的性格作为依据,角色的所有行动都十分突然、跳脱。影片还妄图展示多线索、众生相,使得所有事件都机械地堆叠在一起,叙事无序、混乱。再加之动辄解释战事情况的字幕,整个电影破碎得毫无剧情可言。
02
抽空历史的历史片
如果不是影片刻意强调“抗美援朝”的话,我相信,就算亲历老兵都难看出来这是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事。
除了片头车站挂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的横幅,和火车上文工队的一曲“雄赳赳、气昂昂”,影片对这段历史的还原十分模糊。
当年,急行军导致的给养不足,志愿军战士的日常饮食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长期食用油炒面的战士因上火,而溃疡频发。
而《我的战争》中的士兵,居然吃上了白面馒头,管够。
也因为给养不足,在朝鲜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天,普遍来自南方的志愿军身着单衣,却仍要匍匐在冰雪上掩护。
这才出现了“朝鲜战场上冻死的战士比战死的还多”的惨烈。
即便完整归来的志愿军,也大量的被脉管炎、静脉曲张、不孕不育等恶疾折磨终生。
《我的战争》中对此却只字未提,片中的士兵一个个都似装了斯塔克胸口的核反应堆,不惧严寒,甚至连活动能力都不受影响!
历史上的537高地争夺战,美7师火炮、坦克、飞机的投弹密集量达到了平均每秒6发的程度,甚至有战士被冲击波直接震死。
而影片竟然用升格镜头,一次次的重点表现,孙北川连长在近爆点处被震飞,再站起来的情节!
就更不用说在混乱的战场上失踪,之后滞留朝鲜的两万余人的境遇了,影片根本志不在此。对于战争残酷的表现、战争本身的思考,全部被代之以浪漫主义情怀。
彭顺导演满怀着恋战,甚至是尚战情结表现这场战争,给《我的战争》赋予了一种恐怖主义的气质——不管对手是谁,不管目的为何,丝毫不怜悯生命,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
这不仅空洞了这段残酷的历史,更是对历史亲历者莫大的不敬。
03
章法无度的战争片
从战争片的角度看,《我的战争》就更加惨不忍睹。
朝鲜战场上已经装备了MM1919A6重机枪的美军,在电影里还在用“马克沁”;
他们还舍弃了自己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使上了德国的“坦克杀手”。
而那时明明已经用“喀秋莎”作为主要火力掩护的志愿军,在电影里却仍在费劲巴拉地捣腾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
时至今日,我们的战争片也没有做到道具的高度还原,仍旧是影视城有啥就用啥一般的凑合。
即便忽略这些细节不计,从宏观角度来看,《我的战争》也是一部不及格的战争片。
所有的战争场面,只有举枪冲锋,前赴后继的人海战术,表现得到位。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对任何大规模战役中的战术配合的展现。
一个连级建制在作战的时候,只能见到连长发挥职能。排长、班长……一个不见,连长直接对每个战士下达命令。
这种状态的部队,能在高地争夺战中胜利,也真是不容易。
但最为醉人之处,还是九连一个突击连,居然只因为连长看上了文工队队长,就在战事紧张的时候,天天和文工队混迹在一起……
无力吐槽。
《我的战争》为了洗脑,强行鼓吹大无畏,已经不顾现实战争的任何客观条件了,甚至称其为“反科学”也不为过。最终,便只能呈现出一片章法混乱,草台班子强凑上局的战争场面。
这部电影绝对和“主旋律”不搭边
可能大家一听到“主旋律”三个字,就会想起“帮我把党费交了”的情节,胃里波涛汹涌。
但其实,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只是“主旋律”的一种作用。更多时候,主旋律电影指得是价值观主流、体现人性光辉的电影。
它并非我们独有,《阿甘正传》、《硫磺岛家书》、《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关于战争的主旋律电影。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战。
呼唤爱与和平,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真正模样。换言之,主旋律正应当是你我心之所向的那个旋律。
但《我的战争》则完全不在这个范畴内——
“你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的事吗?”
当最后满身狼狈的孙北川瘫倒在地,奄奄一息地说出这句台词时,我对《我的战争》的价值观,已经忍无可忍。
且不说这句台词出现在此是否符合电影情境——被战争凌虐,处在濒死情况下的人,是否会考虑到这种问题。就谈谈其强行抛出的主题——记住这场战争。
我们的确不应当忘却战争,但我们将之铭记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对其反思,更好的维护和平吗?
可完全没有提供给我们反思余地的《我的战争》,却依然要求我们记住,我不知道、也不敢揣测彭顺导演,究竟是想让我们记住什么。
但确定的是,《我的战争》一定和爱与和平没有关系。我们恰恰应当时刻警惕,这种片子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因为,《我的战争》不论是对电影,还是对主旋律,哪怕是对我们现实的和平,都是莫大的侮辱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