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d:hits]
卧龙
淘片
观看帮助:
有个别电影打开后播放需要等待,如果电影打开不能播放请刷新几下或者切换其他播放来源试试,祝观影愉快!
相关影片
群英会剧情简介
节目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要方向。这部邵氏的电影《群英会》和三国故事没有关系,顾名思义,这部片子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铁弓缘》、《胭脂虎》和《白水滩》,它们都改编自京剧同名剧目。
《铁弓缘》:失败的女主角
这个部分有一个现成的比较对象: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主演的经典京剧电影《铁弓缘》。这个部分尽管在情节上和京剧版有较大差异,但是人物关系和性格还是基本保持了京剧版中的定位。但是作为电影,它的问题在于京剧腔太重,不像电影,不论是其中衙内夸张的舞台化动作还是扮演女主角英英的施思的台步都过于戏曲化了,再加上京剧锣鼓点作为伴奏,我简直觉得作为联合导演的张彻和程刚在故意偷懒:除了没让角色们唱京剧,他们几乎原封不动地将京剧搬上了银幕。但是这样的照搬其实没什么意思,即使《铁弓缘》是一出很成熟的京剧,它也不可能完全适应电影的表现手法。就好比京剧《铁弓缘》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关肃霜的靠旗出手,但是这样的京剧技巧是绝对不可能照搬到电影中的。
其实我觉得电影可以从人情上入手深入刻画剧中的人物,比如,我觉得衙内这个角色的性格就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明明是个草包,为了博得美人的垂青,硬要展示自己的“武艺”,尽管这里演员的表演和动作过于京剧化,但是还是比较符合这个人物的漫画式丑角的定位。这个人物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命人去捉拿英英的未婚夫匡钟未果,派去的人还被英英打了一顿,末了,衙内居然说:这个小妞真让我喜欢。这个处理很好,越发衬出了这个人物的顽劣。
电影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匡钟。看到岳华的扮相,我不禁傻笑。他头上带的是什么呀……又不像古代的帽子,又不是京剧的盔头,简直就是四不像么。看了邵氏的一些老片,我觉得岳华从形象和气质上说都不太适合匡钟这个角色。我看过上海京剧院的奚鸣燕主演的《铁弓缘》片断,其中的匡钟是由小生行当扮演的,而岳华绝对不可能是小生;关肃霜版《铁弓缘》的匡钟是大嗓小生或者俊扮的老生,我觉得岳华可能还是比较贴近这个定位。问题是,他的脸型太宽,不适合俊扮。(说句题外话,在我看来他的外形不适合任何的京剧生行的行当,当然,旦行就更别提了。)他扮演的匡钟显得过于沉稳、深沉,不像英英的情郎,倒像她的干爹。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演得意气风发一些。
剧中扮演陈英英的施思我最不满意。但是她的问题也许更多出在编导对这个人物的改编而不是出在她的表演上。电影中的英英的性格有点前后脱节:前面是娇羞腼腆的娇小姐,后面跟匡钟比武时又故作任性。其实京剧在塑造英英(这个人物在京剧中的名字是陈秀英)这个人物上已经很成功了。一开始,秀英就爱慕匡钟的人品武艺,因此对母亲说要这个拉得开铁弓的公子做自己的“小女婿”;后来,跟匡钟比武时又不依不饶,处处好胜;最后,为救情郎甘愿兴动人马:这样的江湖儿女哪里是什么“娇小姐”,根本就是“辣妹子”么。电影版恰恰把她最大的特点——那种火辣辣的感情——给改淡了,虽然在电影的最后她还是敢于杀死前来挑衅抢亲的衙内一干人等,但是这个人物的性格终究不及京剧版中的那样泼辣鲜明。顺便说一句,施思和岳华在茶馆后院的一段打斗根本就是标准的京剧开打,就差亮相了。
《胭脂虎》:不识真情
《胭脂虎》也是根据京剧改编的,但是这部戏已经久不上演,所以,我也不能把电影的这一部分和京剧作比较。
片中的歌伎石中玉是个响当当的女人,她为救情郎敢于闯法场,当面斥责有关的官员,丝毫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觉低人一等。但是这样一个骄傲美貌、甚至还身怀武艺的女人爱上的却是一个平庸无奇的男人。她的心就这样系在这个男人的身上,对为了见她一面不惜一掷千金的大盗庞勋不屑一顾。庞勋走时仅仅留下一句话:总有一天要你心甘情愿地为我弹琴。但是石中玉怎么听得进去呢?为了帮助情郎将功折罪,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她向官员提出要和情郎一起擒住庞勋。她的美人计、苦肉计果然奏效,庞勋最终成了朝廷的死囚,但是他仍旧没有恼恨石中玉的样子,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说:二十年后我要你为我弹琴。在庞勋被处死之前,他的一个故人向石中玉讲出了一段惊人的实情:庞勋一直深深爱着石中玉,因为爱她,在多年前他救过当时还是名门闺秀的她,以至满门抄斩,为了她,他才成了一个大盗。石中玉惊呆了。此时,庞勋已经在法场上了。但是这时的石中玉不可能再闯法场,尽管她的感情仍是真的,旁人又怎么可能会理解、同情一个为了另一个男人第二次闯入法场的女人呢?她的真情已经感动了旁人一次,假如她要再用,它就成了人家的笑柄。这个法场上的男人,这个她所不认识男人,这个爱了她一生的男人,这个把性命送给了她的男人,她怎么报答他呢?纵然有真情,她也挽救不了他的生命。他在法场上,她在他听不到琴声的地方弹琴。她第一次获得了配得上自己的爱情,但是这爱情转瞬之间就消亡了。庞勋坦然而死,石中玉没有嫁人,栖身青楼孤独终老,她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枯萎了。其实庞勋的真情曾经不加掩饰地放在她的面前,但那时,她的眼里唯有她的情郎,根本容不下任何其他人。她曾经跟这份深情如此接近,但是她随随便便就把它打发走了。就这样,她错过了这个世界上最诚挚的深情,将自己的余生留给了无尽的悔恨。这个故事就这样伴着观者的痛惜结束了。
《白水滩》:男人的情谊
我虽然不是邵氏老片的忠实观众,仅仅从《白水滩》的改编来看,还是能看出张彻对姜大卫的偏爱:首先,他扮演的十一郎是京剧版中的主角,短打武生应工,而狄龙扮演的青面虎在京剧中由武净应工,可见两个角色的差异。虽然电影中的十一郎不可能像在京剧舞台上一样把一条棍子耍的满台生光,但是无疑姜大卫的角色的武艺是剧中人物里最高的。其次,编剧改善了十一郎的性格。在京剧中,十一郎的不得志跟他的性格不无关系,他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帮助官兵为难青面虎。在电影中,他的出手是合理的,因为青面虎的妹妹刁难十一郎在先,而且他在主动弄清青面虎等人的身份后还帮助他们逃走、和他们结下友谊。这个十一郎显然比京剧中武艺高而头脑不算清醒的十一郎好得多。但是我不得不说,姜大卫的形象即便作为短打武生来说还是过于瘦小(姜的拥趸们,原谅我……),或者,这不是他的身材问题而是他的气质问题:他看上去那么随意,不像武生,倒像武丑。我一个多星期前正好在剧场中看过京剧《白水滩》,扮演十一郎的张火千身材挺拔,一身皂衣很俊俏。但是这身黑衣穿在姜大卫的身上我实在不敢恭维。电影中十一郎在大堂上的一场,我觉得张彻可能还是借鉴了京剧的程式,比如人犯被衙役高举过头抬进大堂,这一幕让我想起《野猪林》的大堂,姜大卫的穿着也颇像林冲发配时的装束,但是张彻服装的鲜明的“红白相间”反而不如李少春先生的“红蓝灰相间”看来舒服,可能张彻就是借此要表现十一郎刚决、鲜明的性格吧。最终,青面虎等人为救只见过一面的十一郎而牺牲,而十一郎在幸存逃走时仍时时回头看这些为他而死的新朋友——大概这就是张彻想要表现的男人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