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 第01集
  • 第02集
  • 第03集
  • 第04集
  • 第05集
  • 第06集
  • 第07集
  • 第08集
  • 第09集
  • 第10集
  • 第11集
  • 第12集
  • 第13集
  • 第14集
  • 第15集
  • 第16集
  • 第17集
  • 第18集
  • 第19集
  • 第20集
  • 第21集
  • 第22集
  • 第23集
  • 第24集
  • 第25集
  • 第26集
  • 第27集
  • 第28集
  • 第29集
  • 第30集
  • 第31集
  • 第32集
  • 第33集
  • 第34集
  • 第35集
  • 第36集
  • 第37集
  • 第38集
  • 第39集
  • 第40集
  • 第41集
  • 第42集
纸醉金迷

纸醉金迷

主演:
陈好,胡可,何赛飞,罗海琼,邵峰,于和伟
备注:
已完结
类型:
国产电视剧 剧情,同性,音乐
导演:
高希希
年代:
2008
地区:
大陆
语言:
未知
更新:
2023-01-06 10:36
简介:
1944年,雾蒙蒙的重庆。虽然从前一年开始,日本已经停止轰炸重庆。但“重庆轰炸”的噩梦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被毁坏的,残破的墙壁和废墟,在我眼中栩栩如生。它记录了“陪都”在七年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一切。魏端本一家,小公务员,是挤在重庆的“峡江人”一家。魏端原本在南京市政府.....详细
相关国产电视剧
纸醉金迷剧情简介
国产电视剧《纸醉金迷》由陈好,胡可,何赛飞,罗海琼,邵峰,于和伟 主演,2008年大陆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1944年,雾蒙蒙的重庆。虽然从前一年开始,日本已经停止轰炸重庆。但“重庆轰炸”的噩梦依然萦绕在人们心中。被毁坏的,残破的墙壁和废墟,在我眼中栩栩如生。它记录了“陪都”在七年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一切。魏端本一家,小公务员,是挤在重庆的“峡江人”一家。魏端原本在南京市政府某部门工作。在路上,他遇到了同样陷入困境的女孩田佩芝。同样是世界末日,坠入爱河,在逆境中结成夫妻。这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现在,他们有了一对孩子。一家人挤在杂货店的后屋里。这是当时重庆独有的“吊脚楼”──
纸醉金迷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终于下载到了慕名已久的《天鹅绒金矿》,看完后却说不上有什么感觉。故事很好,拍摄剪接很华丽,但有些凌乱,运用了很多mtv的手法,人物塑造也有些不够清晰。但总归来说,还是一部好看的电影,里面的歌也都是很有水准的。
电影的剧情大致应该算一部传记,人物原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华丽摇滚(Glam rock)领军人物David Bowie,其与另一摇滚歌手Iggy Pop的一段故事。以一位记者挖掘新闻材料为源起,用追溯自己和采访他人的方式,串起一段带着特定年代烙印的回忆。
下面简单列几点予我深刻印象的东西。
1、年代思潮。年轻人们崇尚性别模糊的妆容,“兼爱”的性别取向:“我喜欢男孩,也喜欢女孩,他们都很棒,没有什么区别。”电影是以作家王尔德的出生为开幕的,并以王尔德的一枚胸针贯穿始终,在人物之间传递赠送着。说明这种思潮与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联系。唯美主义崇尚艺术的无目的性即“为艺术而艺术”,信仰艺术即“艺术高于生命,高于神祉,高于一切”,并且斩断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艺术不该来源于庸俗低下的生活,反而生活应该追慕艺术”。剧中以大卫·鲍伊为原型的人物布莱恩·斯雷在记者会上被问“为什么要那样化妆”时,回答道:“因为摇滚乐是个娼妇,它应该是妖艳动人的,戏剧化的,音乐是一个面具,在我的花边裙和薄纱中都是真实的迅息。”毫无疑问这段话很酷,但真实的迅息是什么?他并没有讲。但按唯美主义的论调,艺术即是真实,其他皆为虚无。而对于性别概念的模糊,也是一种抗争:越是界限分明,不可动摇的东西,越是需要打破的。因为既定的性别身份是跟随着每一个人的出生而存在的,所以从这里入手最有力。而正是因为这种抗争的直观,并且切实地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能引起翻天覆地的反响。片中的记者这个角色便是以自身的觉醒成为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造访布莱恩思雷故人的同时以自己十年前的迷恋斯雷的经历成为本片一条重要线索。
2、超现实与象征。其实是导演刻意用了一些非现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互相影响,比如那枚王尔德的胸针,从杰克费瑞到斯雷,再到柯特,最后转给那个记者,基本被每个人都拥有过,并没有明确表现出互相赠送之类的情节,在镜头中只是表现出了一个事实:他们都佩戴过那胸针。而每个拥有它的人都具有一种思想上的传承意义。它好像是一枚有魔力的符咒,是思想核心的象征。而很多的场景都有一些漂浮感,如杰克与斯雷的那场吻戏,至少我是没有分清楚是发生在现实中还是想像中,不过那并不重要,只要把那种欲望与受到感染的冲击表达出来就是达到目的了。
3、乔纳森。片中布莱恩·斯雷的饰演者,第一主角。十年前的乔纳森真是漂亮啊!无论是齐肩金发还是后来的蓝色短发,都十分有魅力。关键在于他脆弱而精致的气质,十分适合中性打扮,但演技还是稚嫩了些,那种迷茫无力感是有的,后期的颓废空洞也是有的,但是稍显呆板单一,不够锥心刺骨,毕竟他要诠释的是一个在精神上有很多表达空间的角色。但总的来说,一个过于漂亮的面孔虽然不足以撑起一整部戏,也是够养眼的。
4、伊万·麦克戈雷格!!他规规矩矩的绅士形象够帅气正经,而在这部《天鹅绒金矿》里他给我的感觉唯有震撼震撼还是震撼!片中他留长了头发,样子很像已故的涅磐主场Kurt Cobain,表演风格是模仿Iggy Pop,但是他就是柯特·怀特,剧中的他暴躁而茫然,依赖毒品,仿佛不在乎拥有和失去,却在演唱会上发现了斯雷而唱歌唱到力竭而饮泣。他在台上裸着上身唱得浑身颤抖,激动时可以把裤子也脱掉,他的嗓音高亢而沙哑,唱歌其实也是在嘶吼,就连他讲话时声音也是富有颗粒感的,实难让人联想到后来在《红磨坊》中那个唱着清亮情歌的纯美年轻人。作为英国上一批新生代演员的主力代表,虽然他也正渐渐被好莱坞同化(不由得联想到市侩气渐浓的休·格兰特),但伊万不能掩盖的精妙演技与个性而无拘束的冲击力仍在一部部的独立影片中放着夺目的异彩。
5、电影的音乐。从对音乐的表现和纪录本身来说,这部电影对glam rock具有时代性的纪念意义。David Bowie的歌我听得不多,也不甚钟爱,但也不妨碍我喜欢上这部电影的音乐。这种无处不在的配乐方式也是我最偏爱的。我一直觉得,摇滚乐的精髓在于感染力,其魅力只有在现场才会得到完美体现,棚里出来的徒得其表,毫无灵魂。这部电影里面,无论是布莱恩·斯雷在公园里抱着吉他眼神冷漠地唱着一支安静的歌,被下面听众说成“那个老太婆是谁”,或是柯特·怀特狂躁的演出,都给人以莫名的感动。而柯特进棚以后却因走音被连连cut,以至愤然出走,分明是种对在商业中渐渐沦丧的音乐的反讽。虽然说glam rock最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对乐手整体风格的革命性塑造上,如华丽的衣饰与妆容,音乐则相对来说稍显黯淡,但仍然有很多传世之作。在这部致敬式的电影中,由于其本人的反对,很遗憾没有用到David Bowie的歌。很多人爱那首在电影中暗示这布莱恩和柯特感情的《Satelite Of Love》,我则更喜欢《Ladytron》,由乔纳森演唱,有些压抑的,隐忍着即将爆发的情感,十分动人。
链接:华丽摇滚狂想曲
http://hk.netsh.com/eden/bbs/1364/html/table_2095149.html
影片中人物原型的故事:
“同时和他们有关的另一位美国人Iggy Pop,来自密歇根。他是底特律摇滚的化身,即激进又暴力。60年代末傀儡乐队(The Stooges)成立,他们的第一张专辑不但吓坏了他们的父母和所有亲友,也一并将当时昏昏欲睡的美国搞得天翻地覆。70年发行的第二张唱片《Fun House》更为经典,其中的《T.V. Eye》就是《天鹅绒金矿》中Wild首次出场,一嗓子把正准备离场的Slade震住的那首歌。(但电影中并没有使用原声,是由Ewan McGregor演唱的)1970年以后,乐队的成员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动,而灵魂人物Iggy的毒瘾又实在太严重——那段时期乐队名存实亡。
后来及时出现了一位天使——72年David Bowie美国巡演之后,他找到了Reed,也一并把Iggy带回伦敦,帮他录制新唱片《Raw Power》。之后由于Iggy对毒品的过分倚赖,73年乐队的签约公司实在无法忍受,终于与他们解约。在这种情况下,Bowie仍对他不离不弃,积极的帮他戒毒(尽管最后的结果是自己也染上了毒瘾),并在音乐事业上一直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