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中字
  • 正片
  • 失常 2015
失常

失常

主演:
大卫·休里斯,詹妮弗·杰森·李,汤姆·诺南
备注:
正片
类型:
纪录片 喜剧,动画,奇幻
导演:
查理·考夫曼
年代:
2015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更新:
2024-02-09 14:58
简介:
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MichaelStone)来到辛辛那提,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Lisa),两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详细
相关纪录片
失常剧情简介
纪录片《失常》由大卫·休里斯,詹妮弗·杰森·李,汤姆·诺南主演,2015年美国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MichaelStone)来到辛辛那提,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Lisa),两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
失常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首先要说,查理.考夫曼是个艺术家,总能把人类脑子的意识形态,哪怕是梦境、潜意识、脑海里闪现的画面,以及真实的感觉,通过具像化的故事情节和装置媒介,表现出来。而电影这个可以创造臆想世界,又有蒙太奇效果的伟大艺术形式,对于他来说,再合适不过。
(突然觉得,看过他的电影,也有一种别人从自己的脑子里爬过的感觉,因为我们想的,他的电影里都出现了)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他的电影里,为什么会有穿越脑洞,成为别人的服务;以及消除记忆诊所,忘记爱人的服务;着火的房子,复制的纽约城等等。看似诡异怪诞,但是却又真实无比。谁未曾想过成为别人,成为爱因斯坦、成为导演科波拉、成为演员汤姆.汉克斯,成为那些所有被称之为“伟大”的人。又有谁不想忘记那些伤痛的回忆,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男人或者女人。谁又不曾想,把生活里那些不如意的过往,都重来一遍,让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都听从自己的指挥。而查理.考夫曼把这些,都写进了剧本里:例如《傀儡人生》、《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等等。
(人们老说脑洞大开,这部电影里,你真的可以打开某人的脑洞,还可以钻进去。)
如果你问我想成为谁?我会说:我想成为——查理.考夫曼。爬进他的脑洞里,从他的眼睛里看世界、想事情,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也许是疯狂的焦虑与孤独情感的结合体吧。因为他的电影里,总是充满这样的意识思辨,跟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每一位男主角,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和沮丧,对这个尽谎言的世界,有着无比悲观的态度,只得在无助中,借助某种形式化的出口,来释放自己内心的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
(“金凯瑞”正在接受记忆消除手术,主刀医师绿巨人和霍比特人,
嗯,这手术能成功都奇怪,哈哈哈,原谅我的跳戏)
而今年,查理.考夫曼带来的这部最新作品,定格动画《失常》,在颁奖季的最佳动画长片奖项中,无一疏漏的拿到了提名,金球以及奥斯卡,皆是。而这部作品继威尼斯评审团大奖后,却不会真正捧得主流大奖的奖杯,因为它过于小众了,或者说是成人化,如果评委们愿意打破这几年皮克斯得奖的惯例,无疑《失常》更具竞争力。这部定格动画,是查理.考夫曼的作品中,最细腻,最动人,也是故事最简化,形式最直白的一部影片。
当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们,开始趋向极端成熟时,他们便摆脱了叙事的推进,进而追求极简故事线下的意向表达。他们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聂隐娘》一个杀手归隐山林的故事、《还魂者》一个猎人复仇的故事、《失常》一个男人出差一天的故事。在说这部细腻,又极简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查理.考夫曼以前的作品有多复杂。
1999年《傀儡人生》
这是让查理.考夫曼,震惊四座的一部作品!而影片开头的一段木偶剧,就代表他想要说的话:《克雷格的绝望与觉醒》——人类的绝望与觉醒的过程。一个木偶无意间看向镜子,发现自己原来被人操控,于是癫狂舞蹈,最后倒在墙边,掩面而泣。影片中的木偶和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被男主角:木偶师克雷格操控;而克雷格被美丽的女主角:玛克辛操控;玛克辛被自己的生存欲操控。神奇的是,众人在追求社会地位与理想生活的同时,对自己的被操控,是不自知的。
每个人都想穿过脑洞,进入伟大的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脑子里,成为别人。影射了现实中人们的茫然失落,以及每个人都被无限的欲望,交替支配着。生存欲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在这之后,男人要用生存权,去换取理想女性的交配权;而女人则擅长利用男人的交配欲,换取自己生存欲的满足。这是人类意识的真相,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或被他人利用自己的欲望,从而被控制的木偶。在电影的开篇,男主角对黑猩猩说:“人的意识是可怕的诅咒,我们思考、感觉、苦恼。”,因为我们的肉体,永远是思想意识的傀儡。
电影从形式上的木偶师操纵木偶,到意识上的男主角操纵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以及最后的女主角操纵男主角,让我们看到被人隐性操纵的可怕性。当我们要操纵别人时,我们就要成为别人,成为别人,就要放弃自己。而对于生存的贪欲,却得到了永生,代代相传。
影片里中两位女主角刺激的搏杀过程,借助了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令影片从此难以被超越,再也无法被复制。当然,还有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自己钻进了自己的脑洞,在极度强烈的自我的意识下,看到了被自己充斥的恐怖世界。查理.考夫曼的电影故事里,总是充满了意识的欢愉,超现实的外表下,是真实的意识内里,我们潜意识里,充满了各种各样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组成我们的人格,而每个人又都是自大与自恋的。
在《傀儡人生》中,借助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身体,成为著名木偶艺术家的克雷格说:“真实与谎言并存,即便是在谎言之下,艺术更趋于诉说真相。”。而查理.考夫曼的创作苦恼,同样徘徊在,充满谎言的生活中,艺术要如何讲述真相上。即便他也曾借人之口说:“蠢人才寻找真相。”。
2002年《改编剧本》
在《人性》与《危险思想的自白》之后,查理.考夫曼又根据自己改编小说的经历,把自己的编剧过程,写进了电影里。很多人都会把拍电影的过程,拍成电影,而查理.考夫曼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如何不落俗套的问题,把自己人格分裂,变成两个考夫曼:查理和唐纳德。哥哥查理.考夫曼,追求单纯的艺术,力求展现真实的生活,而弟弟唐纳德.考夫曼,懒到整日躺在地上,崇拜罗伯特.麦基的编剧原则,几天就写出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高价剧本。
就这样,查理.考夫曼,用这个现实编剧脑海中,幻想的电影故事,为我们展示单纯艺术的魅力,讲述“鬼兰”的神奇。又借助了弟弟好莱坞式的原则,在影片最后,加入了性、毒品、枪战、怪兽、追车等商业元素,对复杂故事线的驾驭,商业模式的嘲讽,尽显了查理.考夫曼的掌控力和编剧才华。而影片中,借助哥哥查理的口,对另一个自己说,编剧要以创新为目标,怎么能去找捷径和技巧。
于是他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里,都在创新,任性地放入自己所要表达的理念,更换的只是载体与形式,而内核从未改变:用艺术揭示生活的真相。在这部《改编剧本》中,他借助了“鬼兰”。世界上的兰花就像女人一样,有千万种,而每一种植物,都对应一种帮它授粉的昆虫。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朵。而人生充满了类似鬼兰的事物,那是一种美好的憧憬、轻易产生的情感,但却是趋于幻想,稍纵即逝,难以捉摸。人们像喜欢兰花一样痴迷一件事物,之后,又希望可以干净的忘记这件事情。这不就是短暂即逝的爱情真相。
在影片中,当查理.考夫曼说,我要写一个故事,单纯的讲述兰花的魅力。不过度渲染角色的特征,没有惊悚的故事布局。我想要展示,鬼兰犹如上帝的奇迹,而其实人们从未见过鬼兰开花,一切关于失望之情。在这个故事里,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发生,人们不会改变,他们也没有产生顿悟,他们挣扎、挫败、一事无成,更多的体现真实的世界写照。
当影片中,好莱坞编剧的代表:罗伯特.麦基听完时,给到的答案是,如果你写个没有冲突、没有危机的故事,会让观众无聊到哭。可惜在查理.考夫曼就是固执的认为,那些电影中的角色们,最终懂得了深邃的人生哲学,相互成长、接纳对方、突破万难,最后终于功成名就,这并非真实的人生,而我的故事也不要这样,这是查理.考夫曼的心声。
(暂时先省去《危险思想的自白》《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见以上《傀儡人生》和《改编剧本》的复杂程度,可见其他作品只会更复杂。只怕啰嗦的我,写了五千字,还没写到《失常》,我就要失常了。)
2015年《失常》
于是,查理.考夫曼的第八部电影作品《失常》出现了,据说该片是2005年,查理.考夫曼的同名话剧,被搬上大荧幕。你会惊奇的发现,这部电影,就是2002年《改编剧本》中,那个郁郁寡欢,在艺术与真实的漩涡里苦恼的编剧,所想要展示的一切,都呈现在这部单纯的《失常》里。这几乎是一部绝对的,反好莱坞类型片的艺术动画,而观众不但没有无聊到流泪,而是产生了无比的共鸣,从而惊叹,鼓掌,甚至给予褒奖。
查理.考夫曼就这样,写了一部:没什么具体的事情发生,人们不会改变,也没有顿悟的人生哲理,他们挣扎、挫败、一事无成,一切关于失望之情的电影《失常》。在这部故事极简的影片里,又充满了查理.考夫曼的创意。这一次,他没有再加入超现实的装置,而是简单的把这个世界符号化:带着同样面具的世人,有着同样粗声线的男人和女人,瞬间令观众陷入他的世界里。
形式与意识
 
影片噪杂的开场,黑屏下,充斥耳边的无数对话,听不清具体的内容,却不断的萦绕在耳边,这就是生活环境的重现。几千米的高空上,乌云密布,仿佛穿越了一段愁云,很快又进入了另一片乌云。仿佛是人生的漫长航线,在落地前,被陌生男人抓手,有仿佛暗示了我们的交际关系,总是在特定场景下,被破与他人产生联系,而内心其实充满了厌恶。
可快你就会发现,男主角身边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发型穿着,都是同样的一幅面孔。在这样抽象的比喻下,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细节,无论是下飞机打车,来到酒店登记,进入房间订餐,每一个动作,角色看到的每一处场景和细节,糟糕的雨夜,昏暗的城市,百无聊赖的出租车司机,面热心冷的酒店服务生,扑面而来的当地特色食物与景点,在浴室的淋浴间里骂人唱歌,每一个有着短暂出差经历的人,相信都会很快找到共鸣。
定格动画的好处是,一切都被放慢节奏,导致人物的表情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是情感却被延长,失望、无奈与悲伤,画面定格的特写,显得更有张力。令每个观众,都开始急于期盼,这个似乎是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人,如何找到旧情人,开解自己的郁结。不过很快,现实的真相又袭来了。等待十年未见的前女友,那种内心的忐忑和慌张,望向每一个走近大门的美女,却回头发现,美女身前那个平庸的妇女,正是自己等待的对象时,那种强迫式的夸张反应,起身拥抱亲吻,大赞:“你看起来太美了。”,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重现,是在《年轻气盛》里,年迈的导演刚刚看完世界小姐曼妙的裸浴身姿,又赶紧跑去见多年来的御用女演员,面对这个年老色衰,却又浓妆艳抹的妇人,他还是大声的喊出:“你看起来太迷人了,我们想让你变得更加杰出,才写了那些让你看起来丑陋的情节。”,其中的苍白无力,只有他自己不自知。
而《失常》里,对于旧情,女人脑海里永远需要一个解释,对于那些旧债,是永远算不清的。想从旧情人那里,得到慰寄,是不太可能的,这就是现实的真相。而当我们每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又是否演练过自己的表情?在这里,查理.考夫曼,又开始了他擅长的诡异桥段,男主角开始表情失控,试着找寻自己的脸部的缺口。你会发现,并不是定格动画的人物设计,做不出完整的人脸,而是电影剧情设定,要求每个人的脸上,有着明显的面具覆盖感。额头与颧骨之间,有着明显的缝隙。让观众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担心,人物的脸会不会掉下来,从而走向恐怖的节奏。
不过很快,影片就进入正题了,男主角迈克尔·斯通,终于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她。在影片神奇的“千人一面”的设定下,女主角丽莎的“与众不同”,突出地表现为,真实的个体面孔与女性的天籁之音。不过在考夫曼的电影里,一定不只是男女主角相遇,相爱那么简单,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兰花”一般的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憧憬,轻易产生的情感,也是趋于幻想,稍纵即逝,难以捉摸的。在《纽约提喻法》中,妻子说,当你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讨厌他的时候。
于是,当一夜温情结束,坐在餐桌前的丽莎,开始让男主角迈克尔·斯通难以忍受,无论是吃饭的小动作,还是控制欲,以及恶俗的想去景点游玩。终于,那个“与众不同”的丽莎,在清晨的日光下,逐渐模糊,并且消失了。带上了同样世人的面具,变成了粗犷的男人声音。
潜意识的梦
 
在考夫曼的电影里,除了意识的斗争,一定有潜意识的展现。在《失常》里,他借用了男主角:迈克尔·斯通的梦境。来揭示他自大与自我。在梦中,每个人都爱着他,都想抓住他不放,就像他白天在飞机上被陌生人紧紧抓住,家里的妻子不肯面对两人没有情感的事实,孩子不停的索要玩具纪念品。他害怕失去丽莎,因为他对这样的生活,感觉到极度的无趣和孤独。
孤独的真相
我们每个的生活,都是客户服务一样的怪圈,在工作中,生活中,你面对的人 ,都是你的客户,你们要如何相处,这其中是否有标准答案?影片在最后,借助迈克尔·斯通的一段客户服务的演讲,讲出了生活的真相。考夫曼这样写到:“当我们关注每一个独立个体,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身体,而每一个身体都有着自己的伤痛。身为人类意味着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迷失了,我失去我的爱人,我没有人可以说话,我没有人可以说话……”。
迈克尔·斯通失望的回到家,只能一个人坐在楼梯上,看着机械娃娃发呆,那个同丽莎一样,有一点残缺、有着女性声音的玩偶。因为每个人在他眼里,都有问题,全然没有意识到,也许有问题是自己,当然我们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更何况还是脑子有问题。在同样的社会价值观,集体的宣讲下,很容易产生自我迷失,然后开始自我的无限膨胀,又对真实的自我没有感知。就像《傀儡人生》中,自己没有意识到被隐性的欲望控制一样,《失常》里的男主角,没有意识自己的不正常,反过来想想,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男主角名为:迈克尔·斯通——石头迈克尔。
什么是“失常”什么是“正常”,对于不正常的人来说,“失常”是回归,“正常”反而是噩梦。影片中迈克尔·斯通在演讲台上,自己的真实内心独白与准备好的演讲稿,交替出现,当他一看到大众的聆听,就又因为恐惧,而低头找回自己的演讲段落,然后又因为进行不下去,而不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意识的挣扎与痛苦,在这里被表现,其中“记住,总会有人在那里,等着每个人去爱。”,这句话是被迈克尔·斯通,非常不自信的勉强讲出。
他说:“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像我们从来没存在过一样。”,这也是中年危机、老年危机一切的恐惧来源,其实“与众不同的丽莎”在现实中,从未改变。并且世上的人,也不是千人一面,影片在最后,展现给我们看。丽莎在最后的信中说,“Anomalisa”在日语里的意思是“上帝的天堂”,而丽莎的同伴,也有着自己的面庞。人们就是这样,一瞬进入天堂,遇到爱情与天使,一会儿又因为自己或偏见、或恐惧的意识坠入地狱,感觉看不到世间的美好,而自己又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意识在作祟。
在《危险思想的自白》中,有人威胁男主角说:“你不继续玩下去,你就不会离开。”,就像人生游戏的缩影。《失常》里,迈克尔·斯通说:“有的时候,生活里并没有课程教导我们,该如何生活,这本身也是一个课程。”。这部被誉为2015年年度,最具有人性关怀的影片,关于爱与人性,却没有用真人来演绎。看到豆瓣有人写到,影片的主要场景,费格利(Fregoli)酒店,对应的则是费格利妄想症,一种患者相信身边的人都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精神病。就像《纽约提喻法》中的主角叫科塔德(Cotard),对应的是科塔德妄想症,一种患者以为自己已经死了的精神病。
看查理.考夫曼的电影,似乎不断的解读其中的符号与寓意,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这部动画片,玩偶的质感,人物的对话,都非常赏心悦目又值得玩味。他的每个故事中,角色都落魄与孤独,有着自己的伤痛,而他也似乎,一直在试图与这些苦痛和解,在上一部他自编自导的《纽约提喻法》中,年迈的主角最后说:“没人愿意聆听你的遭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个”。于是,在《失常》里,他就仅仅是单纯的展现一个个体给我看,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伤痛,这里没有人生哲理的顿悟,人物没有任何的改变,一切有关于这样的失落之情。
(左侧导演,右侧查理.考夫曼1.65米的编剧界的巨人)
而我们就是那个,
既希望拥有正常的生活,
却又渴望失常的快感,
循环往复,有着真实生活焦虑的人。
所谓可笑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迷思。
查理.考夫曼就是这样用电影来思考的。
2016年1月15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动画影评俱乐部成员
深焦订阅号原创作者
Dreamers电影评论原创作者
新浪微博:小玄儿的电影漫谈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订阅我的 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