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国语版
  • 流浪地球
  • 正片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主演:
内详
备注:
The Wandering Earth 正片
类型:
科幻片
导演:
郭帆
年代:
2019
地区:
大陆
语言:
更新:
2024-03-12 10:09
简介: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觉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详细
相关科幻片
流浪地球剧情简介
科幻片《流浪地球》由内详主演,2019年大陆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近未来,科学家们发觉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饰)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屈楚萧饰)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赵今麦饰)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吴孟达饰)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斗争的英勇壮烈,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本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
流浪地球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首先我并没有看过刘慈欣的原著,但鉴于他署名了本片的编剧,并且据说较原著改动较大,并不影响观影本身,所以我暂且忽略,只谈电影。

本片内核是很明确的科幻灾难片,我不知道导演最初的构建是否是如此打算的,但是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如此。虽然片名是叫《流浪地球》吧其实全片也没讲这些,仅仅是解释了如何“流浪”,所以更像是《营救地球》。具体到事件的选取大多是突发性,是完全没有逻辑可言的,这倒可以理解,毕竟呈现出了一种灾难片的惨烈质感。

但是各个主角在各个城市间的移动真的太快了,这种为了故事进行或者某种视觉目的呈现而强行设定我真的很无语(或者你给一些必要解释吧),也导致出很明显的节奏失衡,故事推动过程无比乏力。还出现了吴京那部分异常突兀的事件(人类-AI尤其突出的突兀),既没有契合主题,也在破坏节奏,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也是强行加入的(为了商业考量),并且有过于完美化的形象。而其他主要人物简直脸谱的不能再脸谱,全是空壳人物,主角的人物弧光几乎是没有任何一点意外的进行,但是缺乏细致塑造,就像在看几十年不变的样板戏。

且此片在情感层面有些过分糟糕,每个人物间的关系走向都是可以预料的情感回旋,通过影像上的手段对于末世感的营造是较不错的,整体的绝望感有所体现。但每当视角回归角色层面,那种乏力感是能明显感知的,整个家庭线真的很粗糙,于是只能选择“死人大法”再用配乐强行煽情,再来个角色独白,来完成星星点点的“动人”瞬间,根据我观影时的观察确实很有效果,但是这么做的问题在于太低级。

整个人类层面的广播居然为了所谓“人情味”进行一些匪夷所思的话语表述,我不知道强调“救世主”的特殊身份的意义何在,其实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主角设置也有些缺乏合理性,于是再经由最后的广播这一桥段,整个任务也有了一种儿戏感,对于最后时刻所应当渲染的悲壮与紧张感无疑是种破坏。而片中很多的台词也相当的尴尬与突兀,没有做到切实融入故事与角色。

视听方面呢,通过对中国几大城市的地标的破坏与苍凉来营造末世感与视觉冲击的做法很不错,最后点燃木星推动地球的时刻也震撼无比。在特效与美术上都能看到努力,无论是主角们厚重又有质感的服饰,还是工业感十足的移动工具,还是整个地下城的几次宏观镜头与微观视角,都形成了契合电影世界观的一套美学体系。

有些非常“本地化”的内容也是比较有趣的,片中的时间与现实观看的时间是有所对位的,因此在片中有不少的春节元素。而某些特定台词也只有在中国语境下才能听到,亲切感倍增。这都是作者有所考量的体现。

但是镜头衔接实在有点乱来了,如果剪辑没有语法,但至少要保证叙事效率吧,某些灾难-逃脱部分的镜头根本都不知道在讲啥,莫名的推进或者拉远,再给一些奇怪的面部特写,跳跃而省略,于是连这点都没能做到,导致出非常明显的不适感。但从地面绵延至空间站的长镜头还是很漂亮的,把整部电影中的世界观所应当有的空间感相当棒的呈现出来了。

真正属于“科幻”的部分大概是涉及“洛希极限”、点燃木星、行星发动机等,这部分也有很好的结合具体故事来进行植入。这方面我想刘慈欣的贡献很大。但我一个文科的艺术生+非科幻迷,也没资格多议论此方面。

但是若是视线下放到意识层面是一片荒芜的,除了隐含的某位特别出演所导演的一部电影中那升级的思想主张,没有很明显,但是字里行间都是这个意思,从如何拯救地球危机是可以感知的。视线再落到细微处完全没有思辨,完全可以就末日中的人性做做文章,或者对主角的家庭线再做细化,完成一些有效的人文思想的表达输出,可能也是不想做这些东西吧,毕竟如此之“工业”就很难搞了。

许多细节也是肉眼可见的熟悉,地球层面的种种遭遇如《后天》《世界末日》;主角家庭层面的成长与误会-和解戏码如《星际穿越》也有其他痕迹;空间站层面人类-AI如《2001:太空漫游》,对了空间站的外观也很像;空间站外太空层面吴京与俄罗斯人的遭遇如《地心引力》。

结果导致整部电影最后像一个组装而成的变体“科幻”,明明重点应该是刘慈欣所带来的那些概念才是。明白导演热爱科幻电影想要致敬的心,但是堆积的过多会严重缺乏自我创作性,某些想体现的“独创性”反而容易因此被淹没,也就是喧宾夺主。有时候减法可能会比加法更好。

总有人要说他们怎么怎么努力了,诚然这不容易,制作过程应该也很辛苦,我也很肯定这部电影,但是电影层面这么多毛病真的也是无法忽略的事实,不能说你拿着别人的工业配方,自己土法炼钢最后出来点成果,我还必须要两行热泪的给你欢呼吧。

不过总归还是好事,但我们需要提升的还有太多,当下这所谓的重大意义还仅是电影工业与产业上的意义,并不是此部电影有多优秀,所以我更看好这部电影后的明天,毕竟这还是迈出的第一步,中国商业大制作与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所以大家也不要再沉溺于自我感动了,抬头看看这世界,有太阳也有星星月亮。

有些努力几乎是可以触碰到的。

最后补一句,也许有些人是理工科或者从业者,也有可能只是热爱科幻(那其实我ID还是来自某部科幻作品呢),但既然如此能不能动用一下理性思维呢,每个人的视角本就是不同的,有的人在乎它如何“流浪地球”,我仅仅在乎的是它怎么去构建主题、怎么去呈现影像、怎么去完成作品、怎么去进行表达的。如果想反驳我,希望可以拿出影像思维,拿出电影学的知识来理性讨论,有关键性错误也请指正,请不要一味的辱骂与贬低。

如果真的热衷于任何方面的“学术”,我确实不知道如何而来这么猛烈的非理性的排他性,甚至还要党同伐异。本就没有全知全能的人,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因此去剥夺话语权,恐怕这种人才是最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