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中字
  • HD
我痴呆了,请多关照!

我痴呆了,请多关照!

主演:
内详
备注:
我变笨了,请多多指教。,I Go Gaga, My Dear 超清
类型:
微电影 纪录片
导演:
信友直子
年代:
2018
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更新:
2023-04-07 12:55
简介:
父母结婚60多年,依然恩爱有加。然而,她的母亲近年来患有痴呆症,逐渐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 95岁以上的父亲只能打理家务。远在东京的神道直子放弃了电视台台长的工作,回到家乡广岛吴市,用摄像机记录了两位长辈的日常斗争。在三年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不仅发现了父母的另一面,也回.....详细
相关微电影
我痴呆了,请多关照!剧情简介
微电影《我痴呆了,请多关照!》由内详主演,2018年日本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父母结婚60多年,依然恩爱有加。然而,她的母亲近年来患有痴呆症,逐渐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 95岁以上的父亲只能打理家务。远在东京的神道直子放弃了电视台台长的工作,回到家乡广岛吴市,用摄像机记录了两位长辈的日常斗争。在三年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不仅发现了父母的另一面,也回报了父母多年前患癌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从最直接的角度,它记录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使用耸人听闻的方法,创造出温柔的泪水配方。
我痴呆了,请多关照!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近些年,关注老人的题材越来越多。

其中最艰涩的那一部分,离不开疾病和死亡。

比如——阿尔兹海默症

今年在《奇遇人生》和《忘不了餐厅》里都给予了这个群体应有的关注,但整个气质,还是更偏向于温柔,美好。

镜头里的现实,率先把痛苦和伤害都过滤,但那不是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全部。

美好温柔的反面,是歇斯底里和狼狈不堪。

今天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则打破那层柔光滤镜,还原了一个普通老人罹患“老年痴呆”后的真实困境——

摇晃的镜头,母亲毫无预兆的脾气,蹒跚的脚步,老人的头发从斑白过渡为全白。

这些脆弱的表象,让人的心一点点揪紧。

女儿信友直子是位导演,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女儿会摆弄镜头,记录父母的生活日常,这一拍,就是三年

母亲信友文子85岁,开朗爱笑,讲话风趣。

父亲是个书虫,93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作风开明。

一天,母亲在路上遇到回家的女儿,刚打完招呼,说要去买牛奶,可走了一圈后,就全然忘了这回事。

因为记性变差水果经常买重。

也会拿着才吃完的生鱼片包装盒若有所思。

在女儿的提醒下,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

原来,母亲抱怨的这颗忘东忘西的脑袋,是因为罹患阿兹海默症而导致的记忆受损。

原本清新明朗的画面,渐渐出现了晴暗分明的界线。

在确诊患了阿兹海默症之后,一家人在一起隆重的吃饭,互相打气。

可现实却并不简单。

母亲变得没有力气,就算在家里,也想随时瘫在地上休息。

半小时前吃的药,过了一会就忘了。

原本在厨房得心应手的母亲,这片领地也开始变得荒芜。

而比起生理上的病痛,疾病对心理上的摧残,更加磨人。

母亲从前开朗爱笑,年轻时是先锋独立的职业女性。

六十多岁的她还会坚持学习书法,并在有名的书法展览上拿到特选名次。

而现在的母亲却变得自怨自艾。

阿尔兹海默症仿佛能“扒皮去骨”,把你身上最闪耀的部分通通夺走,无论病人之前多么风光,在它面前剩下的只有无力。

在电影《依然爱丽丝》里,原本是语言学教授,风光无限的女主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她说:“我宁愿自己得的是癌症。”

人这一生,只有“我”最重要。

哪怕儿女在前,老伴体贴,也无法填补内心世界的全部版图,因为,“我”最需要的是尊严。

阿兹海默症患者在中后期,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甚至连吃饭和大小便都无法自理。

在《我亲爱的朋友们》里,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喜慈有一天尿在了裤子上,朋友连忙去帮她收拾。

朋友转过身让儿子出去,说“儿子也是男人。”

虽然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内心感受到的耻辱却心如明镜。

一天,女儿回来,母亲觉得愧疚,坐在地上茫然的自言自语,觉得自己成为负担。

有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原本就很要强

护工前来帮忙,母亲有点排斥,觉得让别人代劳,自己更加没有用武之地。

护工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母亲即便行动吃力,依然在一旁帮忙。

有人前来拜访的时候,母亲依然提前打扫屋子,下一秒客人要进屋,她会立刻梳好自己的头发。

也因此,这样一个自尊心超强的老人,更容不得落差。

一天,女儿回来后看到母亲茫然的坐在地上,眼睛青紫了一大块。

问及原因,母亲如何也想不起来。

这件事让母亲备受打击。

疾病不仅侵蚀人的心智,还会蚕食美好的氛围。

母亲会因为老伴没听见她说话,而觉得对方瞧不起自己

一天,母亲几次起床失败,结果,她让家人给她一把刀,干脆做个了断。

老伴最了解她的心思,一语中的:“她就是自尊心太强。”

在疾病面前,原本圆满的生活被逐一拆解,原来每个支柱都不够有力。

摇晃的镜头里,总有女儿带着哭腔的声音。

作为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参与者,想要不带情绪冷静自持,很难。

女儿有几次提出想要离职,回家专门照顾父母。

父亲拒绝,说她有自己的路要走。

优渥的物质条件可以让人在疾病面前,保持淡定体面。

但境况一般的普通人家,意味着降维打击。

父亲的退休金只够维持生活,女儿独自在东京工作,来一次就要花上半天时间。

父亲出门一次气喘吁吁,一旦在路边停下,需要给自己打气才能再次前进。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难能可贵的地方——

它,真实的呈现了普通人家在阿兹海默症面前的模样。

阿尔兹海默症可以让整个家庭土崩瓦解。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家里有个老年痴呆患者是什么体验?”

我看到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残忍:

在《奇遇人生》里,周迅去拜访的日本家庭,有一幕让人觉得心酸。

父亲幸贞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他经常搞乱辈分,叫错名字。

在车上,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做“爸爸”,儿子一边配合地摸摸他的头,眼泪藏在眼里,下一秒被偷偷抹去。

而且,伴随着病情恶化,病人会忘记回家的路。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确诊的病人在25%。

如果说,前面的种种都是坚冰,那么,丰足的爱会让坚冰在刺向彼此的时候,多了一点缓冲。

纪录片里的父亲和母亲伴随彼此已经走过60多个年头,亲密无间。

母亲情绪失落的时候,父亲虽然口头不说,但内心却着急忙慌。

他建议母亲去参加社团。

母亲一开始还觉得自己被嫌弃,但去了社团后,判若两人——

从前那个喜欢社交的母亲仿佛又回来了。

饭后,父亲在纸上写下「她整个人都活泼起来了」

一天,母亲又开始闹脾气,女儿哄她,说父亲正在给她做好吃的。

两碗乌冬面上桌,母亲安静下来,夸面好吃。

女儿帮忙当传话筒,说母亲感到很抱歉,自己成为负担。

父亲听完后,马上走到母亲身边,撩起自己衣服,让她帮忙挠痒痒。

母亲有脾气,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想要得到父亲的正向反馈。

前一秒,母亲闹着要去死,父亲破罐子破摔,发了脾气——你想死就去死,我不管。

下一秒,两个人就转移重点,变成怄气的小孩。

母亲委屈的朝父亲喊——你为什么凶我?

父亲也很无辜,明明是对方先发的脾气。

是真的吵么?明显不是。

两个人互相说对方是大笨蛋,很像年少夫妻的闹别扭,关于爱的表达,变成了笨拙的宣泄。

人生的真相,就是喜忧参半

唯一强有力的支柱,是爱。

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母亲感到自己是个拖累时,女儿耐心的告诉母亲,当初自己得乳腺癌时,是家人陪伴左右,如今自己也会尽全力照顾母亲。

60年来,都是母亲主内,生病后那个秉持“君子远庖厨”的父亲却开始操持家务。

大到扔垃圾,小到帮母亲整理内衣,缝制被子。

疾病让原本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耐心应对,生命才会出现更精彩的维度。

在《奇遇人生》里,阿雅最后问幸贞爷爷,“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够在逆境中学习 ?”

爷爷说:“这好难啊,直接体验比问人简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我们可以提前规避风险,但是在风险到来时,最需要的勇气和爱,却没办法一蹴而就。

或许,在这场启示里,我们不该只忧心老去带来的狼狈和伤感。

父母的人生,也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镜像,它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度过这一生。

如果我们的人生不可避免的会走向衰亡,我们应该学会坦然,不被忧伤吞噬。

然后迎难而上,拥抱生命赐予我们的每个部分,包括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