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防线

哥特防线

主演:
伍碧姬,/,Daniel,Asher,/,Matthew,Black
备注:
HD
类型:
战争片 剧情,动作,战争
导演:
Ari,Taub
年代:
2006
地区:
美国
语言:
更新:
2015-09-20 21:49
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在意大利北部边境,一群美国补给士兵被迫进入敌人的射程,以便向前线运送弹药,但现实的变化阻碍了这项任务的成功。另一方面,一名注定要面对一定失败的德国军官和他的意大利伙伴努力保持士气和指挥并训练军队顽强抵抗盟军的进攻至死。...详细
相关战争片
哥特防线剧情简介
战争片《哥特防线》由伍碧姬,/,Daniel,Asher,/,Matthew,Black 主演,2006年美国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在意大利北部边境,一群美国补给士兵被迫进入敌人的射程,以便向前线运送弹药,但现实的变化阻碍了这项任务的成功。另一方面,一名注定要面对一定失败的德国军官和他的意大利伙伴努力保持士气和指挥并训练军队顽强抵抗盟军的进攻至死。
哥特防线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这是一部反战的战争片。
 他一反英雄主义的传统模式,多视角多侧面地表现出战争对于个体而言的荒唐不可理喻,卷入其中者的无奈。没有英雄,只有倒下者。
 影片采用多视角的切入手法,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多条叙事主线并行发展,有美军的、德军的,还有意大利军的。三方的视角交替切换,又相交织,并运用了许多主观境头和音响(比如美军最后进攻时,德意军感觉到的巨大的震动),形成了张力和节奏。其间又穿插、编织进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居民、家族式的游击队/黑帮,甚至还有私贩物资的美国军人和沦为德国间谍的英国战俘。这些看似凌乱、无序,却正反映出这场战争的奇特性:凌乱、混杂,战线经常变动、犬牙交错。此时,二战已经进入倒数第二个年头,临近尾声,在意大利战线,对阵双方都已经兵疲将乏,拉锯在沿亚平宁山脉的哥特防线,每时每刻付出着人员的伤亡。一支美军补给分队奉命为苦守前线的孤军运送弹药,从而开始了他们在美丽的亚平宁乡间的奥德赛之旅,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汽车故障、德国间谍、意军狙击,筋疲力尽,虚弱不堪,历经恐惧、困顿,并几乎全部倒在了最后的冲锋中。
 他们的对手,德军的一个连,孤守在前沿阵地,中尉连长和军士都是坚定的战士,他们忍受着粮草匮乏、孤悬敌阵以及游击队的袭扰。当最后接到掩护主力撤退战至最后一人的命令时(何曾熟悉啊,斯大林格勒、突尼斯城),中尉理智地只留下自己和另两名志愿者,而令其他人撤退。他显然知道这是没有任何生还机会的,但他更不愿全连都这样无谓毁掉。显然,虽然仍保持着军人的士气和斗志,他也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无奈、生命的无辜。他最后战死在MG42机枪边时,显然维护了战士的尊严并完成了命令,但又何尝不是用自己的生命为这场荒谬的战争埋了单。
 蒙特罗萨山地师的意大利中尉带着一队人马赶来支援德军,他们受到德军的不信任和歧视,定粮甚至只有德军士兵的一半。意大利军官努力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手下的士气,德军并不信任他们,只让他们担当埋地雷这样的活儿以及对付讨厌的游击队。在残酷的兄弟阋墙的大背景下,他们与伏击他们的游击队最终并没有真正流血,这才是这部表现荒谬战争中人的无奈的杂剧中真正的喜剧因素,虽然这场戏拍得非常紧张,张力十足。这些意大利士兵本都是些平头百姓,并不知道战争的目的,与他们的德国同伴及美国对手一样,他们也渴望生命,不想无谓死去,但其中也不乏狂热的战士,那个声称已经记不清杀过多少敌军的光头军士疯狂地用机枪扫射美军的装甲车,结果被炸得几无全尸,相比之下,那些举着白旗的同伴是幸运的,至少不用无谓地为独裁者牺牲自己的生命。
 
 电影名为 the Fallen,意为“倒下者”,指战场上战亡的官兵。影片开门见山地描写了一段遭美军伏击倒下的德军及其葬礼的镜头,在被黄土覆盖前,战死者的铁十字勋章亦被取走,这不无暗示:死了的战士一文不名,从生命到荣誉悉数被剥夺。退而言之,生后的荣誉对于已化为尘土的个体又有什么意义呢?君不见为了所谓的“不朽”,古往今来已经有多少生命倒卧沙场。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宗族“游击队”的头也是家长——罗西尼先生(他们干着发战争财的营生,可能也是生活所迫,比如拣拾被袭的运输车队,连死者的军靴也要拿走,就象是非洲莽原上的一群鬣狗),将被意大利士兵枪决。他无比镇定地与中尉聊着天气,并要了一杯上好的红酒,饮完后自己坐到椅子上,大无畏地背对行刑队坐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扮演起“英雄”。这也是电影中对“英雄”的唯一一次指涉,且不无讽刺揶揄。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英雄,只有枪响后的倒下者。
 其实,倒下是件顶无奈的事。
 
 突然想到萨特的那句话:“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