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D中字
  • 正片
  • 潘菲洛夫28勇士
潘菲洛夫28勇士

潘菲洛夫28勇士

主演:
Aleksandr,Ustyugov,Vitaliy,Kovalenko,Aleksey,Morozov
备注:
正片
类型:
战争片 剧情,历史,战争
导演:
Kim,Druzhinin
年代:
2017
地区:
俄罗斯
语言:
其它
更新:
2023-11-21 09:16
简介:
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这座城市。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用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阻挡了这支野心勃勃的侵略之军,以整个连.....详细
相关战争片
潘菲洛夫28勇士剧情简介
战争片《潘菲洛夫28勇士》由Aleksandr,Ustyugov,Vitaliy,Kovalenko,Aleksey,Morozov 主演,2017年俄罗斯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这座城市。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用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阻挡了这支野心勃勃的侵略之军,以整个连队只幸存5人的巨大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潘菲洛夫28勇士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2016年可谓是战争题材电影的是盛宴,从描写二战的《血战钢锯岭》到品味一战的《弗兰兹》,再到讲述现代战争的《雅多维尔围城战》,海量而精致的战争片霸占了全球各大电影院的荧幕,并在电影节以及媒体口中获得了许多好评。而在这个战争片百花齐放的一年,一部小成本的俄罗斯电影走入了观众的视野,虽然其投资并不大,但是却在观众中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它就是《潘菲洛夫28勇士》。
这个题目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陌生,不过它在俄罗斯可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名字。这是一个俄罗斯的二战英雄故事,类似于中国的狼牙山五壮士。片名中的潘菲洛夫指的是一支部队,影片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个28人的连队坚守阵地抵御德军坦克进攻的事情。关于故事的真实性,由于这件事最初是记载于一个苏联战地记者的小说里,所以可信度并不高,但是战役却是确有其事。
战役发生在1941年11月的莫斯科郊外,战场是沃洛科拉姆斯克,可以从地图上找一找此地,然后就能明白它离莫斯科有多近了。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对于苏联战士而言就是背水一战。而潘菲洛夫部队所做的就是用人来抵御重武器坦克的进攻,所以无论真实战果是什么,这场战役中的苏军都是很伟大的,值得用一部电影来展现他们的英雄事迹。
尽管剧情很有名,主题很宏大,但是电影的预算却并不足,导演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菜鸟,不过最后的影片却让观众感到惊喜。战争戏并没有被减掉,反而几乎占据了影片2/3的时间,而且拍的还很精彩。那么如何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拍好战争戏呢?这部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去重点拍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兵器,对于防守一方而言,装备虽然有限,但是种类却是相当丰富。我们以往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战场上的士兵怀抱各种武器冲锋的大场面,实际上更像一场阅兵,或者说走秀,兵种武器虽然多但往往都只有那么一两个镜头。而在本片中,更多的则是着眼于每种兵器,机枪,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波波沙冲锋枪,手榴弹和燃烧瓶都有详细的镜头交代使用方法,以及其战场效果。我们会看到苏联士兵在亲身操作这些工具,并且在不同场合合理配合使用,这对于喜爱兵器的观众而言可谓是大饱眼福。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电影道具,毕竟一把枪在电影中出现30秒和出现10分钟其成本是一样的。
而对于进攻方德国,影片则把大量的镜头对准了德国人的坦克。其对履带,外壳,排气孔和炮塔的特写,把法西斯的战争怪兽拍的充满了冷酷的美感。当然更多的则是要展现他们被毁灭在苏联红军的手下。由于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冬日,俄罗斯的冬天地上满是积雪,白色的雪地里,青黑色的钢铁坦克从荧幕边缘切入,这一黑一白的镜头无需滤镜就构成了一副工业时代的冰冷绘画,而坦克上盖的纳粹旗帜成为了画中唯一的彩色。这样画面的表现力实际上并不逊于几十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好莱坞场景。
除此之外,影片的另一个细节在于对话。这其实也是俄国电影的一个特点,人物之间的台词十分之多,大多数是在表达普通士兵对战争的看法。不同于美式战争片里的脏话连篇,俄国士兵的谈话主要是在讲一些自己的故事,虽然大多数都很简单易懂,但是却很值得观众去思考。实际上俄国这种土里土气的寓言故事十分常见,并且被广泛运用在电影中。如果真正想去挖掘这其中的哲学,那是足以拍成一部哲思类影片的,比如俄国历史上两位名叫安德烈的伟大导演,他们的作品很多思想就来源于俄罗斯土生土长的故事。当然这需要导演有极高的水平,但是对于一名菜鸟导演而言,能在影片的对话中熟练穿插这些有思想的对话实际上就已经很成功了。这种话唠不同法式电影中的争论和辩论,它更多的只是在讲述故事本身,把对故事内容的挖掘留给观众。因为很显然,俄国人是淳朴的,没有像法国人的那种复杂心理活动。
俄国人的淳朴另一方面表现在战场上,他们不会像我们经常看到的战争片中人们的呐喊,他们更习惯于实用主义。我们会看到战壕里满嘴话唠的红军战士在战场上几乎不会说话,取而代之的是枪支子弹的突突声。也许这才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原本的样子,而并不是电影《兵临城下》中军官的慷慨宣言,以及下层士兵对社会主义的满腹怨气。
虽然说影片在对战场的调度上稍显稚嫩,但是也可以拍出阵地的层次感,以及苏联人的战术布置。这样看来影片做的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对战争全局的把握,而简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实如果算上俄国人名字的难记程度,基本上看到影片最后都不好分清防守方的那些角色都是谁,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对这些英雄的故事印象则很深刻,至于这到底是影片的优点还是不足,恐怕只有每个观众自己有权评判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历史上潘菲洛夫部队的战士是来自于哈萨克斯坦的突厥人,我们会看到影片中的演员大部分都是亚洲面孔,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做得相当不错的细节。至于在苏联解体后哈萨克人的英雄事迹是否能代表俄罗斯民族意识,其实影片中也有很浅的涉及。总的而言影片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拍的中规中矩,但画面和内容做得都很到位,相信会得到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