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主演:
Michael,J.,Sandel
备注:
类型:
日本电视剧
导演:
内详
年代:
2015
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更新:
2015-09-26 13:34
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介绍性系列,以哈佛法律系列“正义:什么是好的?”为中心。 ” 开始评论。这个由 12 部分组成的课程旨在引导观众批判性地思考正义、平等、民主和公民权利等一些基本问题。每周有 1,000 多名学生参加哈佛教授和作家的课程迈克尔桑德尔扩展他们对.....详细
相关日本电视剧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剧情简介
日本电视剧《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由Michael,J.,Sandel 主演,2015年日本地区发行,欢迎点播。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介绍性系列,以哈佛法律系列“正义:什么是好的?”为中心。 ” 开始评论。这个由 12 部分组成的课程旨在引导观众批判性地思考正义、平等、民主和公民权利等一些基本问题。每周有 1,000 多名学生参加哈佛教授和作家的课程迈克尔桑德尔扩展他们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并探索什么是刻板印象和不是刻板印象。学生还将接触到一些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申请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的课程:赞助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在他的教学中,桑德尔通过描述假设或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陷入道德困境,然后让他们做出一个决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他鼓励学生站出来捍卫自己的观点,经常激发生动幽默的课堂辩论。桑德尔随后围绕道德问题,继续g 更深入地了解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这种教学法通常揭示道德。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相关影评
@豆瓣短评

国内的公开课启蒙,基本上可以归到两堂,一个是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一个是《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后者我看了好几次第一课,切入非常生动,但后面一谈哲学就跟不上了。好在后来出了书,最近我刚开始读。

在书的一开头,作者同样使用了一系列例子来讨论德性与公正的抗争,其中一个问题是:

那些为不同种族划分名额的大学,到底是带来了更普适的公正,还是损害了那些努力的人的权益呢?

这个问题放到国内就是,像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大学对偏远地区的预留名额,到底是否是公正的呢?

这个问题很大,之前也有很多文章(比如之前那篇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提及,我并没有能力展开,就不提了。尽管如此,政治正确、马太效应、丛林法则,这些字眼总是会出现在任何社会议题的讨论上面,任何人都无从避开。

从本片来看,结局显然是理想的:一个相信正义的强者与一个不再沉默的弱者联手,打败了分割他们的枷锁。很明显的,他们不会像老师计划的那个样子,走到瑞士的国际舞台上,但对于这个阶段,这样的结局已经是圆满。

让我们回头来想想:

1. 我们要承认,每个人在音乐上的天赋差异是存在而且巨大的

2. 人所拥有的天赋与人的主观意愿并不相等

在确认了这两个前提之后,本剧的矛盾得以成立。老师的观点固然有道理:与其让那些不够好的人导致所有人错失了机会,为什么不让优秀的人带所有人得到更好的权益呢?

不谈公正这些大话题,仍然还是在合唱团这个具体事件上。

1. 合唱团的准入机制是怎样的?是否有试唱之类的面试环节?从小姑娘菲亚和老师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推测,显然不是的:这是一个因兴趣组成的团体,只要想参加就可以加入

2. 那么合唱团所参加的比赛,到底是什么样的比赛呢?比赛的实质当然是优胜劣汰,但参赛者的范围是否是强制要求必须“全员参加”呢?我相信任何有脑子的主办方都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合唱团参赛本身有人数下限的要求,这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因为人更少的时候当然更容易保持高水准啊)。

3.而老师所想的“让长得好的带所有人登上国际舞台",本身是否违反了比赛的意图呢?我相信主办方是没有兴趣为”因为兴趣加入但表现一般的人“支付瑞士之行的费用的,否则直接让所有参赛队伍都去瑞士就好了嘛。

4.在上面的推论下,老师这种利用群体利益来压迫个人意愿的行为,真的还存在正当性吗?

5.再有,尽管我们承认天赋有差,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努力本身是可以弥补相当一部分差距的。但是在片中,我们是否看到了老师在这方面的任何尝试呢?是否有对每个小朋友进行音域测试,寻找他们每个人最擅长的部分,然后划分音部演唱呢?是否有针对不足者的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呢?又是否寻找到其他让有兴趣的无天赋者参与其中的方法呢?(比如,平时的训练及与比赛无关的表演由全员出动,而参加比赛时则挑选真正优秀的人上前)

6.那么,到底是谁在拖慢所谓的”集体“呢?是原本天赋有差的那部分参与者,还是想不劳而获的老师呢?

在动画《吹响吧!悠风号》中,指导老师按照群体投票意愿,以”参加比赛“为目标全力训练,而挑选小号独奏的方式也从一贯的”学长优先“变成了”择优录取“。水平远超他人的低年级生丽奈,和受过很多委屈的学姐一教高下,最终赢得了机会。而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于是老师再次安排了两人的对比,而丽奈再次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没有人要当鸵鸟,否认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人类作为一个生存共同体,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努力来尽可能填平出发点的高低差距。而很显然的,这会是难走的那条路。但是在”yes it is“之后,再多问一个”what could we do“,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

是的,影片中这样的结局,对于那些天赋优异的人是不够好的,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但是,至少孩子们做到了一点,就是在承认问题存在以后,尝试去做什么来改变问题,而不是将问题本身当作永远无法推翻的设定。

也许是我幼稚了,但是这是我愿意相信的人类的未来。